如果调查中国人的营养问题,相信大众的第一选择一定是缺钙。这也许不得不归功于众多钙片和乳品生产厂商的市场推广。他们的广告告诉消费者,中国人日常饮食只能提供钙标准800毫克的一半。
牛奶不是唯一的补钙食物
每百毫升牛奶含钙100多毫克,200多毫升一袋的牛奶含钙可以达到250毫克以上。而获得同样数量的钙,需豆浆2.5升,内酯豆腐3斤,水发木耳1斤半。以日常食用量计算,这些所谓含钙高的食物所能提供的钙其实非常有限。而传统的豆制品就不同了,豆腐干1两半、豆腐丝3两、南北豆腐4两,这应该都在大众日常消费量的可能范围内,也符合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膳食结构。因此,从钙含量上来看,虽然牛奶是最佳的补钙食物,但并不是唯一的。
牛奶补钙虽好,但是看看我们目前人均消费不到一两奶的现实,中国目前的产业规模离供应全中国人民都喝上奶还差得很远。如果靠从国外大量进口牛奶,全世界的奶品价格定会飞涨,还会招来外国人民的不满。虽然骨头和虾皮含钙量高,但其中的钙很难被利用,而骨头汤中钙含量很低,虾皮的食用量又很有限。不妨看看前面提到的豆制品,可以被人体很好地吸收。中国人素来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大豆不仅在钙的营养上贡献非凡,在补充谷类蛋白质营养的缺陷上也功不可没。
补钙应以食补为主
在人类千百万年进化的过程中,食物一直是营养的唯一来源,因此应首选食补。近些年,现代科学和工业为人类提供了钙等营养素制剂,可以用于补充一些人饮食不够平衡的欠缺。但是补充钙剂容易过量,这会增加患肾结石的风险,对血管的健康也不利。所以制剂补钙应放在第二位,特别注意不要过量。多年来,每天摄入800毫克钙被认作标准,人们一直以此来衡量一个人是否缺钙。这其中有误解,800毫克钙应该是一个国家的全民营养目标,而不该作为判断具体个人饮食合理性的唯一数值。按照营养学的原理,如果一个人每天能吃到650毫克钙,就不算缺钙了。
四两豆腐相当于一袋奶
我们以一袋奶为1个钙单位,约含250毫克钙,相当于1两半豆腐干、3两豆腐丝、4两豆腐、2两花生仁、2两半黄豆,相同钙单位的不同食物可以互换。绝大多数人的日常饮食再加上述1个钙单位食品,就可以满足钙的基本需要。在饮食达不到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适量使用钙剂。
特殊人群如何正确补钙
☆孕妇怀孕4个月后,日常饮食加两个钙单位食品才能满足需要,11岁以上的孩子和老年人也是如此。
☆哺乳期妇女最好能在日常饮食外增加3个钙单位食品。
☆3岁以下的孩子一般不宜使用钙剂,最好的选择是牛奶,有条件者应选用配方粉。
☆3~10岁的孩子一般在饮食外每天加1~1.5个钙单位食品。
☆患骨质疏松症的老人,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宜的补钙量用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