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苦咸各有领地
舌头尤其是舌表面,是感知味道的主要部位,而酸、甜、苦、咸在舌头上各有自己的领地,这在生理学上称为敏感区。甜、咸的敏感区在舌尖;酸的敏感区在舌边缘、舌后部;苦的敏感区在舌后部、舌根;咸的敏感区在舌背部(下面)。
如果把品尝甜、酸、苦、辣看成一场味觉争夺战,舌面就是主战场。舌面并不平坦光滑,上面散布着一些大小、形态各异的细小突起,分布在舌后部称之为轮廓乳头,另有菌状乳头位于舌尖、舌边缘,而又细又长的丝状乳头分布于舌前部。这些乳头就好像是结构不同的据点。据点(乳头)上分布着许多哨所,每个哨所就是一个味蕾,每个味蕾里又有许多味细胞,味细胞如同哨所里的哨兵。这一层一层的关系可以小结如下:舌头(战场)-乳头(据点)-味蕾(哨所)-味细胞(哨兵)。味细胞结构精密,顶端是一丛纤细的味毛,伸到舌头表面,成为探测味觉的天线,细胞体就是一个微型传感器,味细胞的尾巴已经不是一般的细胞结构,而是味觉神经末梢。味毛捕捉到的味觉信息在细胞内集合,经过味觉神经传递,把信息送到终点站-大脑味觉中枢,此时才能品尝到滋味。
味同嚼蜡原因何在
味同嚼蜡这个成语说的是某种食物没有一点味道,像嚼蜡块一样。为什么吃糖就甜、调盐就咸,嚼蜡就没味道呢?原因就在于任何物质要引起味觉必须要有水当红娘,即能溶或部分能溶于水才行,如果不是溶液,溶于唾液也行。蜡是不溶于水的物质,味细胞没有感知,自然就尝不到味道了。
味盲者从不“怕苦”
大家都知道色盲是怎么回事了,可您听说过味盲吗?人常说怕吃苦,是说人对苦很敏感。然而由于遗传的原因,有些人竟然对大多数人感到极苦的化合物苯硫脲,即便是很高浓度,也没有反应。这些从不言苦的人,在生理学上称之为味盲,但这和味觉神经被疾病或外伤破坏造成的味觉缺失不同。
1986年,我在悉尼大学工作期间,曾经研究过澳大利亚溃疡病人的味盲情况,发现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中有17%~18%为味盲,其几率高于对照组的健康人。就在检测现场,有些丈夫(太太)对着味盲的配偶苦笑着说:“难怪你平时做的菜这么难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