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春节习俗的健康之道

2018-12-07 12:01:04浏览:17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除夕的团圆饭体现着养生之道  除夕又称大年夜,这一天的晚餐对中国人来说非常重要。一家老小围坐一桌,吃上一顿丰盛的团圆饭,
除夕的团圆饭体现着养生之道

  除夕又称“大年夜”,这一天的晚餐对中国人来说非常重要。一家老小围坐一桌,吃上一顿丰盛的团圆饭,唠唠家长里短。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菜肴从冷盘、热炒、主菜到汤、点心,一般少不了要吃鱼,取其“年年有余”的口彩。

  除夕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小辈,多少也要沾一口。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年三十晚上的饺子馅料很有讲究,一般要用羊肉馅,最好用韭菜或芹菜配馅;南方人过年习惯吃春卷,馅料有韭菜、大白菜、香菇等。

  年夜饭的传统饮食内容也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养生之道。早在唐汉时期就产生了一系列以除疫、延寿为目的的特色饮食,具体就是饮椒柏酒、屠苏酒、桃汤,吃五辛盘、胶牙饧等。这些传统的食物流传到现代,变了一些形式,但其保健养生的作用仍然存在。

  走亲访友使心情舒畅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在新年里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这个词的原意是向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到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俗话说“初一初二走百病”,大家在新春佳节,走出家门问候邻里、探访亲友,见面互道一声“新年好”,不但促进了邻里关系,也增强了朋友之间的情谊。传统的“拜年”得走着去,一路上看着街上的喜庆气氛,心情格外舒畅;同时走路又是最好的健身方式,能使大脑分泌令人愉悦的物质,是防治抑郁、克服焦虑的好方法。

  吃元宵保证营养多样性

  传统的春节从腊月廿四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元宵节一过,这个年才算真正过完了。

  元宵节要吃汤圆和年糕,是很多老百姓都熟悉的习俗,大多数人认为是寓意“团圆”、“高(糕)升”。实际上,吃一些面食对人体的健康非常有益,特别是汤圆这样的带馅面食。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食治》记载:“自梁米,味甘、微寒、无毒、除热、益气。”春节的饮食丰盛却杂乱,容易使人上火、便秘,甚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面食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且易消化,可以促进肠蠕动。带馅的面食既是主食,又兼副食,对于摄入营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更是锦上添花。(王  涛)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游览名胜古迹能提高免疫力

上一篇:

宝宝记忆有规律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