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老人的血压不能太低

2018-12-07 12:21:43浏览:64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新闻背景:最近公布的SPRINT研究发现,50岁以上的心血管病高危或合并慢性肾脏病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降至120mmHg以下较降至140 m
新闻背景:最近公布的SPRINT研究发现,50岁以上的心血管病高危或合并慢性肾脏病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降至120mmHg以下较降至140 mmHg以下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研究结果一经公布在学术界和公众中引起了极大关注。许多老年高血压患者不禁要问,血压到底降到多少合适?

  新的研究结果与以往不同

  以往的研究显示,降压治疗可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收缩压每降低10mmHg,脑卒中风险降30%,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发生风险降低13%。但在收缩压降至140mmHg的基础上,将血压进一步降低并未进一步增加心血管获益。INVEST研究还发现,老年人血压降得过低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而SPRINT的研究结果与以往的研究有矛盾,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强化降压治疗获益如何尚不明确,在学术界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评价。SPRINT研究结果是否能被国际上的主要高血压指南采纳也尚未得知,因而目前将其用于指导临床降压治疗是不合适的。

  血压过低影响大脏器供血

  从目前大多数证据来看,老年人血压不宜降得过低,否则可能会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供血,对身体无益甚至有害。老年人的降压治疗应遵循我国高血压指南的建议,65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应逐步降压达标,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如果能耐受可降至140mmHg以下;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血压目标<150/90mmHg。另外,欧洲的高血压指南认为,老年人140mmHg的降压目标很难实现。研究对于强化降压是否获益尚存争议,建议80岁以上高龄患者可控制在140mmHg~150mmHg。

  老年人有以下特点:他们多数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弹性降低,往往以收缩压增高为主,舒张压增高不明显甚至偏低,脉压增大;血压波动大,易随情绪、季节和体位的变化而出现波动;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部分高龄患者可发生餐后低血压;健康人的血压水平表现为白天高、夜间低,老年人的血压昼夜节律的异常,甚至表现为夜间血压不降反较白天升高,对心脑肾等脏器危害更大;老年人更易出现诊室高血压,在家自测血压正常,到诊室测血压升高;老年人常合并冠心病、脑卒中、颈动脉狭窄、慢性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特点以及多合并心脑肾等慢性疾病,降压治疗有其特殊性,因此给降压治疗带来不小的难度。老年人的降压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测,避免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天气渐冷要小心血压波动

  老年人血压不宜降得过快,应逐步降压,尽量选择长效降压药物,从小剂量开始,避免血压大幅波动。严格遵守医嘱用药,不能自行停药,以免血压波动,诱发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如果服药期间血压偏低或出现头晕、黑蒙、晕厥、心绞痛等低血压引起的症状,应及早就诊。

  注意监测血压,根据血压调节药物剂量,尤其在情绪和季节变化时。情绪激动可导致血压恶性升高。冬季气温低,血压高波动大,夏季气温高,血压较平稳。年龄越大,血压受温度的影响越大。

  情绪激动、夏秋交替和秋冬季节气温下降明显时,老年人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及主动脉夹层致命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改变体位要缓慢,比如从坐位或蹲位站起来要缓慢一些,预防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晕倒受伤;一旦出现头晕、黑蒙或晕倒应立刻平卧,同时监测血压,并及早到医院就诊,请医生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容易出现诊室高血压的患者应尽量在家中自测血压,必要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避免过度降压。到医院看病的当日也要服药。不定时服药导致血压波动可诱发心血管意外,而且不服药医生无法判断目前的血压控制情况。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黄牙”可以变“白牙”

上一篇:

吸电子烟同样会成瘾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