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颈椎病多见于30~50岁的人。但是,现在在门诊,很多年纪轻轻的人说自己颈部疼痛、上肢麻木,并常常伴有头晕症状,甚至有十几岁的小学生来门诊看病。
按照教科书的定义,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如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组织结构所引起的临床症候群。但我们发现,这一传统的颈椎病认识忽视了椎间盘退变前期的病理变化。现在看来,颈部肌肉动力系统的劳损退变是颈椎病的始作俑者,而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是颈椎动力性平衡丧失的标志。颈椎病是在颈部肌肉、韧带劳损或退变的基础上,以颈椎间盘退变为中间环节,以颈椎失稳及其代偿性改变为主要发展机制,累及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组织结构,产生相应症状和体征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所以,预防颈椎病不仅是中老年人的事,要从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注重正确的坐姿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人在坐着的时候,应保持自然的端坐位,胸腰部保持挺直,颈部也就会随之自然伸直,能够维持一个凸向前的生理弧度。其次,看书写字、伏案工作时,要注意座位和桌面的高度与自己身高比例合适,使目光平视电脑屏幕,双肩放松,避免头颈部过度前屈或过度后仰。注意不能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尤其是不能不知疲倦地低着头敲击键盘和看手机、电脑屏幕,应在工作1个小时左右,站起来走动走动,活动一下颈肩部,让颈肩部的肌肉放松,以减轻长时间保持端坐姿势引起的颈部疲劳。第三,站立行走时,眼睛要平视前方,不能边走边玩手机。否则不仅容易出现安全问题,还会损害颈椎和眼睛。另外,躺着休息时,不要看书;习惯侧卧位者,应使枕头与肩同高。夏天睡觉时,头颈部不要直接吹冷风。如果出现了颈部疼痛、上肢麻木甚至伴有头晕不适,应该到骨科门诊和康复门诊就诊治疗。经过X线片和MRI检查,仅仅是颈椎反弓而没有明显椎间盘突出或仅轻度突出,可以选择非手术保守治疗,在康复科进行颈椎牵引,结合物理治疗和手法推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改正不良坐姿和卧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康复,患者会慢慢恢复颈椎的生理弧度,终止颈椎进一步退变和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