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大学新生要开始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了。作为集体生活的人群,大学生们在学校接触密切,社会活动活跃,常常容易发生聚集性传染病疫情。一旦控制不及时,甚至可引起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预防接种是传染病控制策略中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手段。随着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免疫覆盖人群得到保护,一些疾病的发病及流行特征发生了变化,逐步从以儿童发病转变为以成人发病为主。通常,国家扩大免疫规划覆盖的人群为0~6岁儿童,而北京市根据历年的疾病监测、健康人群抗体水平监测、疫苗生物学特性以及国家扩大免疫程序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了《北京市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把免疫覆盖人群扩大到小学、初中和外地进京大一新生。按照北京市现行的免疫程序规定,外地进京大一新生需要接种1剂次麻疹疫苗和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
大学生是乙肝感染高危人群
大学生们多处于青春期及性活跃期,往往通过性途径、共用牙刷或剃须刀等血液途径感染乙肝。因此,集体生活的大学生是乙肝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尤其是从边远地区来的学生,有些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新生儿时期未能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他们是乙肝疫苗免疫的空白人群。各大学应在每年新生入学体检时,加测乙肝检查,并推荐符合接种乙肝疫苗条件的入学新生接种乙肝疫苗。
如果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需要补种和自愿自费接种其他疫苗时,可以到校医院或当地预防接种单位咨询。有关疫苗接种适应证和禁忌等具体问题,预防接种人员会给出相关建议。
接种疫苗要知道七件事
1.接种前要先测体温,若有发烧要推迟接种,如果发烧未完全恢复健康要暂缓注射,但应在病好后及时补接种。
2.接种后,当天不要洗澡,也不能太疲劳。
3.过敏体质者应告知医生自己的情况。
4.有以下情况者暂时不要打疫苗,患有急性传染病、哮喘、风疹、湿疹等疾病,或有心脏病、肾炎、肝炎等疾病。
5.孩子腹泻时不要吃小儿麻痹糖丸,等病好后两周才能补吃。
6.有癫痫病史及药物过敏史的儿童不要进行预防接种。
7.接种前一定要看接种疫苗的禁忌。
入托入学时带好接种证
托幼机构、中小学校是儿童聚集场所,孩子之间接触密切且频繁,容易引起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及时接种疫苗不仅可以保证受种儿童不发病,也可以在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内形成稳定的免疫屏障,降低相关传染病的发病率。
新入托、入学和转学儿童的家长务必携带孩子的预防接种证到托幼机构、学校报到。托幼机构、学校会有专人查验接种证,如有漏种会及时向家长发出纸知。
家长接到通知后,应按要求尽快带领孩子到指定的预防接种门诊进行补证、补种。
国家免疫规划第一类疫苗的补种一律免费。水痘疫苗目前属于自愿自费接种,鉴于水痘容易在集体单位中流行,建议适龄儿童按推荐程序完成接种。
发现疑似病例学校要上报
学校管理机构应该对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厕所等学生学习生活场所进行彻底打扫消毒,平时经常通风和清洁;加强对学校内饮食摊点和食品销售点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加强饮食从业人员体检和教育,严禁销售“三无”食品。一旦发现疑似患传染病的学生,要及时让其就诊,同时上报地段保健科或辖区的疾控部门。患病学生应进行居家隔离、治疗,待痊愈后再复课。另外,需要调整孩子们作息时间,保障正常的饮食起居,及时增减衣服,提高免疫力。提醒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注意饮食卫生,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在外就餐要选择有卫生许可证的餐馆就餐。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要遮掩口鼻。学生若出现发热、咳嗽、肚子痛、腹泻、呕吐、出皮疹等不舒服症状时,应尽快告诉家长和老师,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