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好吃的、发红包、送礼等,已经成为习俗,而给父母送保健品已经成为表达孝心、爱心的方式,但是,买什么、送什么令人困扰。其实,不管送什么,父母都会开心,重要的是以下几种保健品不能买。
1.漂洋过海而来,但未经注册的
年轻人对进口货更加认可,往往是代购、海淘。但是进口的保健品需要是出口国准许上市的产品,如果你购买来的是未经注册的,需要警惕,同时进口的也未必符合“中国肠胃”。
2.明星代言的保健品
其实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材是不允许明星代言的,保健品广告上如果有明星的名字,还是要慎选,未必是正规保健品。
3.可以治病的保健品
可以治病的是药物而非保健品,并且国家规定保健品的说明书中不能够提到防治疾病的功能,还需要注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如果你的保健品说能治病,要么是多年前的产品,要么考虑为不正规、不安全。
4.秘方产品
以秘方为由不告诉你成分的、原料的,可以不用买了。因为国家规定保健品也要公开主要原料、辅料。
5.没有“蓝帽子”的
蓝帽子标志是我国保健品的专用标志,带有这个标志的,说明经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没有,则说明不合格、不安全。
所以,以上这5类保健品是不能买的,同时买保健品是也要看人群、类型的。以下这4类保健品购买之前需要考虑一下。
1.主要成分是膳食纤维
这类保健品在朋友圈大肆宣传,号称可以减肥、清肠道、缓解便秘。但是并没有什么滋补作用,不适合体虚、乏力、病后人群。
2.海洋生物提取的保健品
如深海鱼油、海藻产品等,其中是具有一定的维生素A、D,卵磷脂、钙等,只能说对心血管、大脑有保健作用,别指望能够治病,治病的药还是不能停的。
3.珍贵药材提取
如人参、鹿茸、灵芝等,其实这里一类保健品不适合儿童、孕妇。甚至一些保健品,如阿胶已经划归为药物。
4.主要成分是维生素与矿物质
这一类保健品中矿物质与维生素丰富,具有综合补充的作用,适合大部分人群,如孕妇、儿童、老人等,但是不能长期服用,长期服用后突然停止,会出现营养缺乏现象。
所以,过年买什么保健品不仅要避免陷阱、误区,还要了解体质与服用人群,以及认清保健品不是药,没有包治百病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