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治痛风不能偏听偏信

2018-12-07 12:23:44浏览:52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最近一篇名为《我在美国治痛风》的文章在微信上频繁刷屏,但实际上该文的作者或许仅仅是一位幸运儿。  文章大意为,作者因痛风
最近一篇名为《我在美国治痛风》的文章在微信上频繁刷屏,但实际上该文的作者或许仅仅是一位幸运儿。

  文章大意为,作者因痛风在国内就诊,被告之该病不能治愈,终身需忌海鲜,于是几年远离美食,而症状仍频繁发作,痛苦生活。直到五年前邂逅一位美国医生,一番教导后,接受别嘌呤醇阶梯治疗,啤酒海鲜都不再忌口,而痛风也再没发作过。

  文章颠覆了“痛风患者不能喝啤酒吃海鲜”的既有观点,所描绘的“饮食不忌口、痛风不再发、疾病被根治”的美好状态迎合了痛风患者的心愿,这让人们更乐意相信自己所希望的那个“真相”。

  痛风患者并非完全不能吃海鲜喝啤酒

  在对文章进行批驳之前,先要说明一点的是,禁食海鲜啤酒确实是痛风患者常见的饮食误区。比“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还要深入人心。

  痛风源于高尿酸,而尿酸是嘌呤的代谢终产物,由此很容易推导出这样的结论:痛风患者要禁忌高嘌呤饮食。这句话部分正确,但不够全面。高嘌呤饮食的确是诱发痛风的常见因素,痛风患者对此有切身体会。但是对于痛风的发生,内源性代谢紊乱才是主要原因,外源性高嘌呤食物只是次要原因。

  因此,痛风患者要避免的不仅包括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浓肉汤;还包括会引起内源性尿酸产生增加的食物,如高果糖和高热卡饮料,它们本身虽不含嘌呤,却会导致体内ATP加速分解,使尿酸水平迅速增加。而对于猪牛羊肉、沙丁鱼、贝类等高嘌呤食物,痛风患者原则上限制食用。在尿酸控制正常、非痛风发作阶段,尚可少量进食;但如果尿酸控制不佳、或痛风急性发作,则有必要从菜单中去除这些食物。

  总之,对痛风患者的低嘌呤饮食原则,我们要有正确的理解。并不是要对所有富含嘌呤的食物一概忌口,但仍需避免在短时间内大量摄入。而且要避免食用导致内源性尿酸生成的高果糖等食物。

  虽然饮食对尿酸水平的影响有限,单纯的饮食调整往往也达不到治疗效果,但绝不意味着饮食控制对痛风治疗不重要。

  因此,文章引述美国医生所说“基本不用改变饮食习惯”,以及作者自己宣称“重回美食世界,随意食用海鲜”,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会对疾病控制造成不利影响,诱发痛风发作。

  有人会质疑:”那位作者不就放开了饮食限制,这么多年痛风不也没发作吗?”

  导致痛风的主因是内源性代谢紊乱,它和糖尿病、高血压等一样,都属于长期、慢性疾病。在高嘌呤饮食的不断刺激下,痛风的再发只是个时间问题,现在没发作,不代表以后不会发作。

  亚裔人群用别嘌呤醇可能有严重副作用

  文章的第二个不妥之处在医生对别嘌呤醇的使用。别嘌呤醇是一种经典、常用的痛风治疗药物,能够阻止体内尿酸的合成,从而降低尿酸浓度,预防痛风发作。

  原文中美国医生让作者“每天吃400毫克别嘌呤醇片”,然后再减量、维持用药,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这让作者诧异并感叹于“中国大陆的医生都说一天只能吃100毫克。”

  中美医生用药习惯的不同,很多都源于用药理念的差异,孰对孰错,也许没那么好区分。但至少在这个例子里,那位美国医生的做法过于大胆,是危险且欠妥的。别嘌呤醇有一个诱发严重超敏反应综合征(AHS)的药物副作用,常见表现是剥脱性皮炎,可能导致全身大疱性皮肤剥脱,一旦发生,死亡率很高。而且这种副作用常常在开始用药的前几个月内发生,剂量越大,发生几率也越大。

  但是,美国人群中,这种副反应发生的概率很低,不到千分之一,而且大部分症状表现也不太严重。其中原因已探明,别嘌呤醇的AHS副作用发生与否,与一种叫做HLA-B*5801的基因密切相关。白种人携带这种基因的阳性率仅为2%,但亚裔人群中,该基因的阳性率高达6%~8%。

  鉴于此,美国早已发布痛风治疗指南,建议在使用别嘌呤醇前,对三类高危人群进行HLA-B*5801基因筛查,包括汉族人、泰国人、慢性肾脏疾病3期以上的韩国人。同时,美国指南还指出,药物初始剂量必须不超出每天100毫克,如果有中重度慢性肾脏疾病,初始剂量应小于每天50毫克,然后再逐步增加剂量。

  结论:

  《我在美国治痛风》一文虽然正确纠正了患者的常见饮食误区,却又将其过度引申,导致了新的误区。而在药物选择上,文中的美国医生没有遵循本国制定的痛风治疗规范,无视患者人种差异,使用过高初始剂量。最终没有不良反应发生,这是他的幸运,更是患者的幸运。但并不是所有的类似病例,都会有这样皆大欢喜的结果。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食莲藕生熟有讲究

上一篇:

清理污水池小心沼气中毒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