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ka病毒和乙脑病毒是近亲
“Zika”是乌干达语,意思是杂草。1947年,科学家在乌干达用猴子研究黄热病,其中一只猴子突然出现发热的症状。科学家从这只猴子体内分离到一种病毒。由于这些猴子生长在乌干达的杂草丛中,因此科学家把这种病毒命名为Zika病毒。1948年初,人们从当地非洲伊蚊体内分离出Zika病毒。血清学研究证实,人类也会被感染。Zika病毒属于黄病毒家族,与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西尼罗病毒是近亲。1956年,动物试验证明Zika病毒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后来的调查发现,Zika病毒在非洲和亚洲南部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动物(特别是猴子)中广泛流行。
Zika病毒感染疫情在多国出现
1954年,尼日利亚首先证实了3例人类Zika病毒感染病例。但这种病毒以前很少感染人类,从病毒被发现至2007年以前,被证实的人类感染病例仅14例。2007年4~7月,位于西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浦(Yap)岛上185例患者出现发热、头痛、皮疹、结膜炎和关节痛的症状,其中49例为Zika病毒感染的确诊病例,59例被诊断为Zika病毒感染疑似病例,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Zika病毒人类感染暴发事件,但没有导致住院或死亡的严重患者。2013年~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Zika病毒暴发流行,估计当地11%的居民被感染。从此,Zika病毒开始在非洲和亚洲以外的多国流行,造成多起人类感染流行的疫情。最近的疫情主要发生在南美洲,巴西、哥伦比亚等国都发生了疫情,2015年11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又通报,苏里南共和国证实有4例Zika病毒感染病例。
蚊虫叮咬可传播Zika热
Zika病毒通过蚊虫叮咬在人和动物间传播,属于人-畜共患疾病,引起的人类疾病被称为"Zika热"。蚊虫叮咬人后,经过3~12天的潜伏期后发病。Zika热的主要表现为轻度发热、头痛、疲乏、皮疹、关节痛和结膜炎,手掌和足底红肿,口唇干裂,舌红如草莓。其临床表现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十分相似,且均为蚊虫叮咬传播,流行地区也相似,因此很容易造成误诊,往往需要通过实验室血清学检查才能确定诊断。
Zika病毒感染的预防与登革热相似,主要是消灭蚊子,防止蚊虫叮咬。目前,我国还没有Zika病毒感染的病例报告,但去Zika病毒流行的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者,应注意防止蚊虫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