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做过手术的人,手术后总会有医生护士不停地“谆谆教诲”:腿脚多动动,早点下地别老躺着。大家都明白,这是因为这样“好得快”,可是这个“好得快”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预防肺栓塞
手术过程中,人始终处于平卧状态,缺少肢体活动。如果是全麻手术,还会存在血液循环相对缓慢的问题,这些都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流瘀滞,引发血栓。而这些下肢静脉中的血栓又可能脱落,随着静脉血流回到心脏,进而进入肺血管,形成肺栓塞。
肺栓塞是术后最严重的猝死性疾病之一。小面积的肺栓塞可无或只有轻微的憋气、胸痛等不适,无须特殊治疗;如果发生大面积的肺栓塞,即使经过积极抢救,往往也很难逆转病情。下肢静脉血栓在老年人中更容易发生。青年人虽然发病率不高,但一旦发生,进展为肺栓塞的几率却高于老年人。
2.促进肠道恢复,预防肠粘连
对于腹部手术的患者,由于腹腔肠管在术中受到刺激,术后会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全恢复功能。在肠道功能尚未恢复时,会出现进食后腹胀等不适,影响进一步恢复。另外,腹部手术术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肠粘连。
手术肠粘连引发的肠梗阻早则发生在术后几天,晚则术后几十年才发生。通过术后早期活动,一方面加快肠道恢复,另一方面则可以减轻肠粘连,翻身、下地活动等都是术后首选的活动方式。
3.预防肺炎
全麻的患者由于术中气管插管,术后可能引发肺炎、咳痰等。另一方面,长时间卧床可能导致肺底淤血而发炎。这一现象在老年人当中非常常见,一部分老人甚至因此病逝。
因此,在全麻术后增加活动,同时如果痰多,要进行积极排痰,都是对术后恢复,特别是老年人术后恢复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