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带来更多噪音污染
过去,人们大多关注职业性噪声损害的防治,而现在,非职业性噪声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多。
噪音的概念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物理学概念,是指强度和频率随机组合、毫无规律的声音。二是心理学概念,即人们不喜欢、不需要、厌恶的或可能有害身体健康的声音。当影响到人们休息、学习和心情时,即使是音乐,也会变成噪音。三是社会学概念。噪音是人的主观感受,人对噪音的感受因个体的感觉、习惯等不同而不同。某人喜欢的声音,对于另一个人可能就是噪音。
如今,噪音污染已与水污染、大气污染、废物污染一起,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四个主要环境问题。
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加速,人们暴露在噪音中的机会增多,噪音既可能来自工厂、工地、马路、机场,也可能来自家用电器和装修。随着电子化产品的不断开发和使用,尤其高贝斯耳机在青少年人群中的广泛应用,噪音带来的问题也日益严重。
噪音不仅会损害听力
耳的主要功能是听觉,噪音对听觉系统的危害主要是噪音性耳聋,可引起听力下降和耳鸣。耳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是维护身体平衡,所以,噪音还会危害耳的非听觉系统,引起头晕。噪音还可以对耳以外的其他系统进行损害,如影响精神、心理和行为等,进而引起头昏、头痛、心慌、烦躁、焦虑、失眠、耳鸣等神经衰弱表现。除此之外,噪音对心血管、消化系统也都有影响,可导致血压增高、恶心、消瘦,免疫力下降,有时还会影响视力。
耳鸣可能是噪音性耳聋先兆
通常,噪音对听觉系统的损害是慢性声创伤,而耳鸣往往是噪音性耳聋的先兆。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的人在出现耳聋之前,一般会出现双耳持续、高调耳鸣,也有人会出现其他频率类型的耳鸣,如蜂鸣、电流声和轰鸣声。这些患者多属中、高频神经性耳聋。由于高频听力损失通常不影响听觉和言语表达,仅表现为恼人的耳鸣,因此极易被人忽视。很多人以为耳鸣是因为上火或肾亏所致,错失了早期诊治的时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而短时间、高强度的噪音,可以对听觉系统造成急性声创伤,如导致突发性耳聋,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聋。此时必须争分夺秒地救治,才有可能减少危害。患者若出现这种状况,一定要马上就医。
对于已出现听力损害的患者,治疗期间应尽快脱离噪音环境。早期患者可以通过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补充维生素等方法进行治疗。晚期及听觉不可逆损害的患者,可以选配助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