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生命的无常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但谁都不希望突发疾病和意外发生在自己身边。当亲人或者周围人处于危险当中,你是否懂得如何正确施救?
“我好怕,能不能不要挂电话!”事实上,一组数据就能看出我国国民急救知识的缺乏。2015年北京市卫生统计公报显示,北京具有专业急救知识的市民只占全市人口的0.2%。新加坡每5个人就有1人接受过急救知识培训,美国每4人中就有1人能实施急救,而在北京,参与过急救知识培训的人数与市民比例仅为1:150。
美国大城市中,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最高可达16.3%,但在中国,这个数字不到3%。小编采访30余位急诊科一线专家,为你送上一份“生活急救锦囊”,人人都该好好学习。你的一次转发可能会挽救一条生命。
疾病类意外急救
1、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用来急救的理想时间仅仅只有120分钟,这就要求身边人熟悉一下5个急救措施。
症状
1.胸骨正中间或中间偏左的地方出现心绞痛,有濒死、压迫感,可持续5~15分钟或以上,还有人会伴有出汗、恶心等症状。一般来说,胸痛持续20分钟还不缓解要高度怀疑心梗,超过5分钟就要警惕。
2.有时心梗还会出现不典型症状,表现为胃疼、牙疼、嗓子疼,十分容易被忽视。出现上述症状时,患者本人及家属要格外警惕,最好马上送医,绝不能硬着头皮忍耐。
急救措施
1.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医院能迅速启动有针对性的急救绿色通道,抢得救命时间。自己送医很可能耽误早期治疗,还可能送错医院,延误救治。
2.如果病人有冠心病病史,怀疑心梗时,可服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但如果没病史或不清楚病人的情况,最好不要随便给病人服药。
3.最好让病人平躺,保持安静,不要受刺激。
4.最好吸氧,实在没有氧气,把窗户打开,让病人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
5.发生心梗后,最坏的一种情况是室颤,可能导致猝死。此时,最好保持病人呼吸道畅通,并做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防止脑缺氧,以免大脑细胞迅速死亡。
早期疏通血管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所在。人体一旦出现心梗,患者每分每秒都有成千上万的心肌细胞死亡,早一秒开通,多一份希望。
一定要配合医生的工作。家属要信任医生,尽快签字,尽快手术。
2、中风
中风的致残率达到近75%,急救时牢记“三字诀”。
急救“三字诀”
1.识症状
当出现头晕头痛等状况时,就要警惕自己是否有脑卒中的可能。可简单进行一些判断:如语言测试,复述一个短语或一句话,看是否说得清楚;微笑测试,请患者露牙微笑,看微笑时面部表情是否正常;举手测试,闭眼,双手平举10秒,看是否有一侧手臂难以支撑。同时也可参照是否出现吞咽困难,四肢麻木等症状,一旦出现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症状,家人请尽快将其送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