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错就呵斥”、“拿孩子相互对比”、“填鸭式教育”……越来越多的中国式育儿问题暴露。
最近的一档综艺节目中,林更新对孩子的一句“你妈不要你了”,让网友议论纷纷。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句话对孩子的杀伤力实在太大了!
小姑娘不仅当场泪眼汪汪,在后面的节目中也一直泪点很低,还对林更新保持着警惕的眼神。
类似这样的随口一说,都可能让孩子变得自卑、敏感、多疑、情绪不稳定、退缩和不信任。
一起看看那些从小伤害过我们的话,从你做起,别再对孩子说了!
“你看看人家”
父母无意的比较也许只是想让孩子更有动力,但孩子们可能会觉得,父母更喜欢别人,总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进而变得自卑。
甚至有些孩子还会破罐子破摔,失去上进心;或者耳濡目染,成长为一个爱计较、爱攀比的人。不管哪一种人生,都将过得很累。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若父母懂得欣赏并鼓励,孩子会更加自信。相同情况下,父母可以说“我们知道你已经在努力了,加油。”帮孩子建立自信。
“等你考好了,再……”
这会使孩子觉得成绩不好就没有资格要求其他东西。这种无资格感,会使孩子更加自卑。
其实,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我们担心……会影响你的成绩,你觉得呢?”
“怎么这都干不了”
生活中,很多大人认为理所应当或者非常简单的事情对孩子则未必如此。
所以,当孩子没有做好某件事时,家长一定不要急躁,应耐心地给予鼓励,给孩子再次尝试的机会。
此时,可以问孩子“感觉怎么样?”,也可以鼓励孩子,“你已经可以做……了,真棒!”
“你再……我就……”
面对分歧,威胁和专断的做法除了能显示家长的权威,不但起不到作用,还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
此时,不如与孩子一起商量,让他感到被尊重、被理解,如“是不是这样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