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帕金森,“手不由自主地抖动”的画面就会映入脑海里,帕金森病与“颤抖”像是孪生兄弟。的确,静止性震颤是帕金森的主要症状之一。
但,手抖的人不一定是帕金森,有可能是吵架、生气等情绪诱发的心因性震颤,有可能是紧张、焦虑、疲劳、饥饿引起的生理性震颤,还有可能是小脑病变、甲亢、酒精戒断、某些药物副作用等。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今年的4月11日还是世界帕金森病发现200周年纪念日。200年前(1817年),英国外科医生、药剂师James Parkinson发表论文,首次对帕金森发病症状进行描述。
目前,全球有超过450万帕金森患者,其中近一半(约220万人)在中国。这种疾病有没有办法能防治?今天熊小知就来好好和大家说说。
九个问题揪出帕金森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首发症状通常是一侧肢体的震颤或活动笨拙,进而累及对侧肢体,导致生活不能自理。
作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第三杀手”,帕金森病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且有年轻化趋势。
帕金森最被人熟知的症状是发抖,它还可能表现为走路慌张(“慌张步”)和写字越写越小等症状。但还有很多患者因为症状不典型,常被误诊。
下面这套国际上常用的自测题,能帮助早期发现帕金森,争取治疗时机。(以下每个问题,如果答案为“是”,计1分,“不是”计0分。)
1.你从椅子上起立有困难吗?
2.你写的字是不是比以前小了?
3.有没有人说你的声音比以前小了?
4.你走路容易跌倒吗?
5.你的脚是不是有时突然像粘在地上一样抬不起来?
6.你的表情是不是没以前那么丰富?
7.你的胳膊或者腿颤抖吗?
8.你自己系扣子困难吗?
9.你走路时是不是脚拖着地走小步?
如果总分超过3分,建议立即就诊,通过相关检查明确是否为帕金森,并遵医嘱治疗。
越晚就诊越难治
数据显示,中国帕金森患者出现症状后,平均延迟半年以上才就诊,近半数超过一年才能确诊。除了和其他疾病一样,越晚发现病情越重、越难治以外,帕金森如果不及时用药,还可能面临一个大麻烦:用药剂量大,但症状控制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