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是现代工业中普遍存在的职业危害,职业性噪声聋是现阶段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职业性疾病之一,也是国内外职业卫生领域研究的热点。
据统计,我国大约有1000多万职工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下工作,其中大约有1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噪音性声创伤已被公认为是世界性七大公害之首,已成为不容忽视和亟待治理问题。职业性噪声接触者,一般是指在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的限值作业环境中工作的作业人员。几乎各行业在生产中都会产生生产性噪声,但主要是机械加工业,如:焊接、 锻压、冲压、铆接、金属的机械切割,以及纺织业等。噪声可能导致的法定职业病为:职业性噪声聋,即作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接触一定剂量噪声(包括噪声的强度和噪声的接触时间)而引起的听力损伤,患者自觉听力下降或有耳鸣症状。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是全身性的,既可以引起听觉系统的变化,也可以对非听觉系统产生影响。对神经、心血管、内分泌、免疫、消化和生殖等系统产生有害的影响,出现头痛、头昏、耳鸣、易疲倦以及睡眠不良等表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心率、脉搏加快;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消瘦、胃液分泌减少、胃蠕动无力、胃排空减慢等。噪声对女性的月经机能会产生影响,常表现为周期异常(周期不规律),经期延长,血量异常。
为减少噪声对人体的损伤,最主要的是从根本上采取消声减振措施,进行工艺改造、加强个人防护,接触噪声的工人应佩戴防噪声耳罩或耳塞。
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规定,噪声作业人员根据接触噪声强度每1年~2年做一次健康体检,包括岗前、岗中、离岗,早期发现噪声敏感者,及听力损害者及时调离噪声作业,保护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