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关于感冒用药的28个问题

2019-01-14 12:06:37浏览:882评论:0 来源:互联网   
核心摘要:今天琪琪女性网小编为大家提供一篇关于感冒常用药、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区别、感冒喉咙痒不停的咳嗽、关于感冒用药的28个问题的文章

今天琪琪女性网小编为大家提供一篇关于感冒常用药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区别感冒喉咙痒不停的咳嗽、关于感冒用药的28个问题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

很多时候,感冒并不是只靠新康泰克这类感冒药就能治好的,还需要同时或单独服用退热药、止咳药、抗病毒药、抗生素等。因此,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药物,也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

退热药如何使用

退热药通常只含有解热镇痛药,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退热”。因此,严格来说,退热药并不属感冒药,只是感冒者出现发热时才用。这类药常用的有美林(含有布洛芬)、泰诺林(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等。

1问:发热就该使用退热药吗?应该什么时候用?

有的人感冒时,感觉全身发烫,就认为是“发烧”, 并使用退热药,这是不正确的。应首先明确体温是否高于正常值(正常体温是36~37℃,但有个体差异,部分人在37.2℃,也算正常)。体温在37.3~38℃为低热,38.1~39℃为中等度热,39.1~41℃为高热,41℃以上为超高热。

不论任何人,只有在体温大于38.5℃时,才能使用退热药。尤其是孩子,更不能一发热,就使用退热药,否则容易导致误诊、漏诊。只要温度不超过38.5℃,让孩子好好休息,多喝开水,适当补充维生素便可。

2问:退热药每天用几次?

退热药不应该像一般的常用药那样,每天规定必须使用几次。只有当体温高于38.5℃时,才能使用退热药,而且间隔的时间至少4个小时,最好6个小时。

那么,在4个小时以内,温度再次升至38.5℃以上,怎么办呢?这时,应采用物理降温,可先用温水擦身,水温以32~34℃为宜;若体温在39℃以上,考虑用30%~50%(编者注:将75%的酒精用温水稀释,一般水和酒精的比例1:1即可)酒精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手足心等处,或用冰袋冷敷。

3问:退热药不能与哪些药物合用?

退热药不能与碱性药物(如小苏打、氨茶碱)同用,否则会降低降温效果。

4问:孩子发热,可以使用复方阿司匹林吗?

复方阿司匹林又叫APC。婴幼儿高热时使用复方阿司匹林,容易诱发惊厥,还会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甚至因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堆积而出现黄疸,预后凶险,故近年来儿科已经很少用它作为退热剂。

5问:孩子能用哪些退热药?

对乙酰氨基酚对肝、肾均有一定的毒性,一般3岁以下的小儿应谨慎使用,布洛芬类(如美林滴剂)还是可以考虑的。

为解决部分孩子不喜欢服药的问题,人们又开发了贴片剂,如冰宝贴,它可用于降温,利用水分的蒸发带走热量,降温效果可持续8小时以上;还有中药产品小儿感冒清热控释贴片(又名小儿感冒退烧贴),通过贴敷于相关穴位来达到清热、退烧的目的,患儿发热在38.2~40℃可使用该贴剂,1小时30分钟后开始退烧,降温时间持续2~6小时,降温稳定。

6问:孕妇发热对孩子有影响吗?能用药吗?

在孕期2周内,孕妇发烧超过39℃,持续3天以上,此时用药可能对胎儿没有影响;在孕期2周以上,胎儿中枢神经已开始发育,孕妇高烧39℃若持续1天,可能会对胎儿造成影响;如持续在3天以上,肯定会对胎儿造成影响;如果高烧40℃,只要持续1天以上,就肯定会对胎儿造成影响,需要考虑劝孕妇终止妊娠。

所以,当孕妇感冒较重、有高烧者,应尽快控制体温。应该首先采用物理降温法,如在额、颈部放置冰块,用湿毛巾冷敷,或用30%~35%的酒精(或白酒)擦颈部及两侧腋窝。亦可选择药物降温,但要避免选用阿司匹林之类药物,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氨酚、柴胡注射液等。

抗生素如何使用

许多人感冒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使用抗生素。但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细菌感染,而90%的感冒都是由于病毒引起的。因此,一般来说,抗生素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效果。

7问:一吃抗生素,感冒就好了,是什么原因?

有人觉得,上次感冒吃了抗生素后,很快就好了,这不就是抗生素的功劳吗?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病毒感染本身有一个自限的过程,也就是说依靠自己的抵抗力,不治疗也会好,而并非抗生素起的作用。仅有小部分病毒性感冒的患者在得病几天以后可能会混合细菌感染,这时才需要使用抗生素。

8问:抗生素滥用,会出现哪些毒副作用?

如果过多地或不必要地使用抗生素,不仅会对人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引起听觉障碍和肾脏损害,红霉素引起恶心、呕吐、腹部不适,青霉素引起过敏等),而且还会造成体内正常菌群失调,使一些原本致病性很小的细菌变成为致病菌,从而使病情加重。这些繁殖的细菌往往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治疗很棘手,后果严重。

(责任编辑:小城)
下一篇:

口干舌燥怎么办

上一篇:

发烧能吃西瓜吗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