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潇雨)近日,2017中国国际心力衰竭大会暨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年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指出,目前有大量肿瘤幸存者死于非肿瘤原因,心血管疾病是主要死因之一。肿瘤科、肿瘤放疗科、血液科、心血管科、影像科等应多学科协作,为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疗。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夏云龙指出,肿瘤治疗过程可伴随潜在的心血管毒性,影响预后,且高龄人群在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上罹患肿瘤成为多发现象。肿瘤科医生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心血管医生是否更有可能进行专业的评估和干预,但目前肿瘤科医生对心脏损害关注不够,干预时机较晚。该院心内科刘莹说,肿瘤科和心血管科医生对对方学科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例如,房颤血栓高危患者合并肿瘤抗凝策略的制定,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在肿瘤患者中的监测,出血及血栓形成的应对等都需要双方协作。
据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Ky·邦妮介绍,2000年,国际上首个“肿瘤心脏病学病房”在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建立;2009年,国际心脏肿瘤学会由欧洲癌症中心成立。中国的肿瘤心脏病学门诊刚刚起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等医院已开始设立肿瘤心脏病学门诊、病房,优化诊疗手段和流程。
夏云龙说,目前我国未针对放化疗、靶向治疗引起的心脏损伤进行系统评估和干预。建议加强评估,建立诊疗流程,做到早监测发现、早联合治疗,推进多中心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