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综合科 封磊 因为发烧、失眠、头晕、胸闷、便秘来看病的患者是最多的,大家最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大夫,您看我睡不着觉是什么病,怎么治啊?”这就是一个混淆“不舒服”和“疾病”的例子。 提到的不舒服,医生们一般叫做“症状”,如发烧、失眠、头晕、胸闷、便秘,背后既有疾病在作祟,也可能和我们所处的环境有关。对于症状,医生的处理也是一分为二的。第一,对于不太影响正常生活的症状,更倾向于继续观察,一方面,无论是疾病自愈还是并非疾病导致的不舒服,症状可能会自行消退;另一方面,如果真是身体不适,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可能会持续并变得更有指向性,这对于疾病的诊断是有利的。 相对而言,疾病就更为我们熟知了,而且疾病是能预防和治疗的,比如研究相对透彻的冠心病。 我们知道这个病是因为什么得的,所以可以筛选出“危险因素”(比如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针对还未发病的公众进行“一级预防”,比如控制血压,优化饮食结构,避免超重,防治高脂血症,戒烟,控制糖尿病,避免长期精神紧张,过分激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定期复查相关指标,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其次,我们知道这个病的机制,所以对于已经得了冠心病的患者来说,应进行“二级预防”,在患者充分学习和了解冠心病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加用口服药,抗血小板聚集,稳定冠状动脉的斑块,改善心肌纤维的结构紊乱等治疗,来改善心功能,预防冠心病的进展和致命并发症的发生。医生有可靠的数据支持,如果出现严重的情况,如心梗、恶性心律失常后,怎么才能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怎样的治疗是无效的,才能有的放矢,做出正确的决策。 所以正确区分“不舒服”和“疾病”,下次看门诊,在同样极为有限的时间里,就能和有经验的病人一样,提出一个让医生从专业知识的角度而不是常识纠错的态度来回答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