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潇雨)在我国膝骨关节炎疾病负担中,小于60岁人群逾四成,超过七成分布在农村地区;超过40%的疾病负担来自低受教育和低收入人群。上述数据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林剑浩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林剑浩呼吁,让健康教育和运动康复等防治措施在基层先行普及,防治结合、因地制宜,以应对沉重的疾病负担。该成果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学会期刊《骨关节炎与软骨》上。
2017年《柳叶刀》全球疾病负担系列研究把肌肉骨骼疾病列为导致成年人伤残的最主要原因。其中,膝骨关节炎是重要的致残原因之一。
论文第一作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刘强博士介绍,该研究共纳入28个省市17459名中老年人健康数据。研究显示,我国症状性膝骨关节炎患病率为8.8%,患病人数高达3754万人,每10万人口中由于膝骨关节炎所导致的“伤残损失生命年”约为968人年,在所有疾病中排名第10位。研究团队进一步按照年龄、城乡、受教育程度、人均GDP和地理区域分组分析发现:超过40%的膝骨关节炎疾病负担来自退休前年龄段人群(小于60岁);超过70%的膝骨关节炎疾病负担分布在农村地区;超过40%的膝骨关节炎疾病负担来自低受教育和低收入人群;此外,西南地区由于多山地形而成为骨关节炎疾病负担的“重灾区”。
“骨关节炎造成的中老年人劳动力丧失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大挑战。对农村居民或外出务工人群来说,亟须普及以运动康复为代表的、能够有效改善躯体功能的骨关节炎防治措施,同时应加强健康教育和科普工作。”刘强建议。
林剑浩表示,应采取着力基层、预防与早期治疗相结合的策略,在基层大力推广健康教育、运动康复等预防和早期治疗措施。此次研究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哈佛医学院附属麻省总院风湿免疫学系、北京大学医学部流行病与生物统计学系合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