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宋琼芳 金平 胡杨)“我国屈光相关眼病呈现出向中青年人群夹击的趋势。”近日,在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举办的2018公济眼科论坛上,该院专家表示,临床发现中青年人群遭遇“近视成人化”与“老视低龄化”的双重夹击,呈现“人未老、眼先衰”的特点,这将倒逼屈光治疗理念更新——“全程视力覆盖”的治疗理念将成主流。
该院眼科临床医学中心视光眼表科主任柯碧莲教授介绍,中青年人群中的“成年迟发性近视眼”发病率不断升高,同时老视(即“老花眼”)发病年龄不断提前,近视与老视正向中青年人群“合攻夹击”。“除了病理性原因外,工作和生活中长时间面对各类视频终端,可能是导致成年人近视度数增加及老年性眼病患病年龄提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于近视与老视双重夹击的特点,临床上对屈光治疗提出更高要求。屈光手术成熟以来,逐渐成为屈光治疗的优选。”柯碧莲说,以往的屈光手术往往过分强调提高视力,同时考虑到部分患者术后有“视力回退”现象,医生会在手术时使患者视力达到一定的“远视”度数,一旦没有把握好度,就会在术后造成看近处不适、容易出现视疲劳的情况。
因此,屈光治疗的理念亟须更新——专家提出“全程视力覆盖”。该院眼科临床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孙晓东教授介绍,所谓“全程视力覆盖”即在屈光治疗中充分考虑患者长期用眼需求,以及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性,通过增加球差扩大景深、大脑融合视觉和微单眼视等个性化微调,在患者双眼视力及近视和老视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营造一个“视觉融合区”。也就是说,屈光治疗必须经过全面、严格的术前检查和评估,医生可以预先设计手术各项参数,做到“量眼定做”,以保证长期的屈光稳定性和视力的维持性,让接受手术者看得清晰、看得舒服、看得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