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精准防控艾滋病超级传播者

2018-12-07 13:23:18浏览:92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记者杨金伟)近日,由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艾滋病学术大会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
  (记者杨金伟)近日,由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艾滋病学术大会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邵一鸣介绍, 一项针对我国1.5万名HIV感染者开展的分子网络研究发现,约1/3的感染者处于活跃传播状态,形成约2000个传播网络。这些HIV传播网络活跃人群是艾滋病流行的超级传播者,也是艾滋病防治最急需干预的重点人群。

  “艾滋病有很长的潜伏期,艾滋病病毒有极高的变异率,很难采用常规流行病学方法研究HIV的起源传播路线和流行趋势。”邵一鸣表示,分子流行病学从分子或基因水平阐明疾病的病因及其相关的致病过程。世界卫生组织从20世纪80年代着手组建全球HI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网络,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国HI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近30年的研究发现,我国的HIV最初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泰国B亚型HIV引起,流行于西南边境吸毒人群。随后传入的印度C型HIV与早先的B亚型毒株杂交形成流行重组型(CRF)的CRF07和08。进入本世纪,HIV经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MSM)传播速猛增长,HIV主要流行毒株已演化为CRF01AE(主要是1,4和5簇)和从CRF07原始簇中新分化出的MSM流行簇,占感染人群总数的80%以上。

  研究表明,3个最大的网络由200名~550名感染者组成,其中两个网络分别由CRF01AE的4簇和CRF07BC的MSM流行簇的HIV引起,主要流行于我国沿海和西南城市地区的MSM人群中;另一个由CRF01AE的1簇引起,主要流行于华南和西南农村地区的异性及吸毒人群中。在过去8年里,这些HIV网络传播规模在吸毒人群中持续下降至低水平,在异性感染人群维持在中等水平,在MSM人群中则持续上升至高水平,其网络活跃程度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和我国周边国家的同类人群。

  研究发现,我国是HIV亚型和杂交重组型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发现并命名的新CRF HIV就有约20种。这些结果说明当前我国人群存在很高的交叉和多重感染HIV的风险。

  邵一鸣介绍,我国疾控部门已着手组建全国HIV分子网络监测网络。该网络将与我国艾滋病流行病学监测、社会行为监测、预防干预和抗病毒治疗紧密结合,及时发现艾滋病高风险人群,加强靶向干预和综合防控,推进我国艾防工作全面进入精准防治时代。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中消协提示:钙片含钙量差异大

上一篇:

耐药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有新思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