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陈步伟记者杨丽佳从10月23日江苏省人民医院举办的“肾脏病学新进展”、“肾脏病医疗质量控制”等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上了解到,我国肾脏病的发病率已从10年前的1%上升到近年的10%,而公众的知晓率却仍然停留在1%。 江苏省人民医院肾科主任邢昌赢教授指出,不良的生活方式、人口老龄化、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等都是导致慢性肾损害的重要因素。积极预防和早期发现,是防治慢性肾脏疾病最有效方法。公众可以通过检查尿常规、血肌酐、血尿素氮等简单的常规方法检测出肾脏疾病,还可通过尿微量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等检查更早地发现肾脏疾病。另外,平时多注意身体的一些微小征兆,比如,晨起眼睑或颜面部水肿、小便有较多泡沫、尿色加深或呈洗肉水样、夜尿增加、乏力、腰痛、贫血、恶心、口气有尿骚味、皮肤瘙痒等,都可能是肾脏疾病的早期信号。值得一提的是,部分肾脏疾病不痛不痒,患者没有明显的“病感”,极易被忽视。 他呼吁,应尽早出台系统的肾脏病诊断治疗指南,指导各级医生规范化诊断、治疗肾脏疾病。此外,各地还应尽快建立起血液净化的规范和准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