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便于临床应用,方便保存和携带,药品生产企业将各种药物做成一定形态和规格,其有效成分含量准确,符合医疗需求,这些产品称为制剂。制剂的形态类型称为剂型。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目前常见的药物制剂与剂型还有很多。 膜剂(药膜):将药物溶于某些多聚物中,经涂膜,干燥处理,制成膜剂,这种膜剂可以贴在皮肤或口腔黏膜处,通过皮肤和黏膜吸收而发挥作用。如治疗心绞痛的硝酸甘油膜、口腔溃疡膜、避孕药膜等。 丸剂:用黏合剂将药粉和辅料混合制成的球形药丸,可减少药物的刺激性,便于服用。但丸剂的药物成分释放较慢,因此起效缓慢,作用持续时间也较长,适合于慢性病的长期用药。在中成药中丸剂较多,如六味地黄丸,十全大补丸等。 颗粒剂:将药物与糖粉等辅料混合、干燥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口服时需用水冲化,故又名冲剂。 散剂:将原料药研细,经过均匀的筛网后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又称为粉剂。散剂易于吸收,适用于儿童和不便于吞咽片剂的患者服用,但味苦。中药外用剂型中散剂使用较多。 溶液剂:由某些非挥发性的药物配制成的澄明的水溶液。供内服的溶液剂要装在有刻度的瓶中,瓶签上均注明用法、用量和用药次数。供外用的溶液剂则在瓶签上写明,不能内服或仅供外用,标签的颜色也与内服药有明显区别。 合剂:由几种药物配成的澄明或混悬的水性液体,如复方甘草合剂,双嘧啶合剂等。 洗剂:多为含有不溶性粉末状药物的水性液体,专供外用。如用于皮肤炎症的炉甘石洗剂,妇科用的洁尔阴洗液等。 糖浆剂:含有药物的蔗糖溶液。供儿童服用的味苦的药物常有此种剂型,如小儿止咳糖浆等。 酊剂:常为植物药的酒精浸出液,可内服也可外用。如止痛用的颠茄酊,外用的复方水杨酸酊等。 软膏剂:由适合的基质(如凡士林等)和药物均匀混合而成。这种制剂易于涂布在皮肤黏膜表面,起润肤保护作用,对创伤的皮肤黏膜有抗菌、消炎、收敛作用,是常用外用制剂,如硼酸软膏、硫黄软膏等。 硬膏剂:将药物和基质混匀后,涂在纸片或布片上,有黏性,可黏敷在皮肤表面。在体温下可软化,从而发挥药效,如伤风止痛膏等。 栓剂:油脂类基质与药物混合后,制成适合肛门、阴道等腔道应用的剂型。塞入腔道后,药物会在体温作用下融化,释出药物,如痔疮栓、甲硝唑栓等。 气雾剂:将药物贮存在特殊装置中的液体或粉末状制剂。使用时,装置中的压力可将含有药物的气雾喷射到病变部位。如治疗哮喘用的各种气雾剂。 其他新剂型:近年来,药剂学的进展很快,各种新制剂不断出现,如皮埋剂、经皮导入给药系统等。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主任药师李焕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