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别患上艾滋病恐惧症

2018-12-07 20:56:58浏览:74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随着艾滋病感染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媒体的大量宣传,一种特定的与艾滋病有关的神经症——艾滋病恐惧症(theworriedwellofAIDS),
随着艾滋病感染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媒体的大量宣传,一种特定的与艾滋病有关的神经症——艾滋病恐惧症(theworriedwellofAIDS),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患此病的人有两类,一类是有过婚外、婚前性行为,事后看到一些关于艾滋病的宣传材料、书籍,对照书本上的感染途径、症状特点,怎么琢磨怎么像艾滋病,对号入座把自己归到了艾滋病的行列。另一类属于艾滋病盲,根本不了解其传播途径,而对艾滋病又极度恐慌。有的人只是与艾滋病感染者一起喝过酒、吃过饭,或是做了文眉,或是在外理发、刮脸弄破了皮肤,便怀疑自己被染上了艾滋病。  A“一夜情”换来艾滋病恐惧症 有一些男人头一次背叛妻子。事后,他们越看自己越像是得了艾滋病。出自对自己行为的自责和对疾病的恐惧,他们反复给医生写信、打电话或到医院咨询,一天一天地数着高危性行为后的日子是否超过艾滋病的窗口期,一次次到医院检测艾滋病抗体。尽管经多次检测已完全可以排除艾滋病病毒感染,但由于长期的恐惧和焦虑,他们常常心烦意乱、坐立不安,有时会突然产生莫名的紧张恐惧,并对自己是艾滋病感染者坚信不疑,甚至怀疑自己是极少见的长窗口期者或是检测不到的变异病毒感染者。  其实,现在我国的艾滋病抗体检测已经相当先进了,无论是HIV-1还是HIV-2都可以检测出来。大多数人在感染后4~8周即可检测出血中的艾滋病抗体,因此可以说艾滋病的窗口期一般不会超过3个月。检测艾滋病的试剂敏感性也很高,都在98%左右。就是病毒发生了变异,它还是HIV,也不会变成肝炎或流感病毒。即便是有1%~2%的人可能漏诊,但经过2~3次检测如果还是阴性结果,就完全可以排除艾滋病病毒感染了。  B艾滋病“扎针”事件引起恐慌  有一年,传说艾滋病病人手拿针具报复社会,到处扎针。这一传说引来了社会上的恐慌。传染病医院里立即多了许多认为自己被艾滋病病人扎伤的人,甚至一天内有近百人说自己被扎。这些到医院来的人无不惊恐万分,但许多人的身上根本找不到被扎的痕迹。医生为他们检测艾滋病抗体,结果没有一人发生感染。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在血液或分泌物中只能生存3小时左右;若离开血液或分泌物,在自然界里大概几分钟就会死亡。试想一下,如果真有一些人通过扎针进行报复,他需要不断地先扎自己,抽自己的血液,而且要立即再扎其他人。要达到一天近百人被扎的数字,那些艾滋病患者自己也被扎成“筛子”了。而且血液抽出后若不加入适当的凝固剂,在针管里几分钟就会凝固。凝固后,血液根本无法注射出去,艾滋病病毒也无法存活。因此,这种“扎针”现象很可能是一种报复社会的恐吓,如果大家相信科学,这种恐吓也就失去了市场。  C不懂传播途径患上恐惧症 一次,一位男士到医院要求检测艾滋病抗体。当医生问他有无高危行为时,他告诉医生,他和邻居王某曾发生了矛盾。前几天,他吃了挂在窗外的羊肉,在加工羊肉时,他看到羊肉上有些血迹;吃羊肉后他出现发热、腹泻的症状。他认为,王某经常出入歌厅,可能感染了艾滋病,疑心王某会把自己的血注进他的羊肉中,使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经过医生的检查和诊断,这位男士仅患了急性胃肠炎。  他的错误在于,不应该仅凭别人出入歌厅,就判断其会感染艾滋病。而且艾滋病病毒在死亡的羊肉中根本无法存活,即便存活,经过高温加工也会死亡。再者,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  D如何治疗艾滋病恐惧症 ●相信科学,相信医生经过医生的分析和艾滋病抗体的检测,确定没有感染,尤其是进行了两次以上检测的人,就应该相信现在的检测手段,相信自己没有感染。  ●吸取教训,振作精神以前的失误已经过去,只需记住教训,后悔已无意义。如果把有限的精力放到恐惧之中,那就等于患上了“精神艾滋病”,永远不会有健康和幸福了。  ●热爱生活,摆脱自我患上艾滋病恐惧症的人多是没有摆脱自我这个小圈子。如果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火热的事业和幸福的生活中,少想自己,多帮别人,就不会使自己一次次地失误、一次次地恐慌。  ●心理疏导,药物治疗对于那些心理有缺陷或者自己无法摆脱对艾滋病恐惧的人,可以到心理医生那里,接受一些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 北京地坛医院蔡晧东曹传梅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有尿千万别憋着

上一篇:

听话的机器人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