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送友人去南京火车站,只见返乡过年的人们挤满了候车室。望着人们急切的神情,不知怎么,我突然想起在乡下生活了一辈子的母亲,不由得心头一动。我打算推掉春节里所有既定的应酬,年前买几张火车票,也随着返乡的客流,在除夕乐呵呵地带着妻子和女儿回到老家,和“留守”在家的老母亲一起过个年。
回想十几年前,我大学毕业后来南京求职,几番周折,终于在一家大公司谋到一份不错的差事,几年下来,现在我已经坐在了部门经理的位置上。在社会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我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十几年下来了,每个春节,我都没回老家与母亲一起过年。表面的理由是:我结婚成家了,有妻子和女儿,过年时,她们离不开我。实际上的理由却是:我要利用春节时间,与单位内外的有关领导及同事聚会,打“80分”,喝酒与聊天等等,以此来联络感情,利于来年的发展。一句话,多挣些钱。
算算,母亲今年70出头了,先后生养了我们兄弟三个。那些年,由于家里生活困难,我们兄弟们又能吃,靠父亲一个人在外挣钱不够用。为了贴补家用,母亲在村子里跟别人学着做小生意。以后,在集市上卖过煮山芋,卖炸过的胡萝卜干,替人打短工,能挣钱的活,母亲几乎都干过。我现在一闭上眼睛,脑子里就会出现那时冬天的一大早,母亲为了赶早市,瘦弱的肩膀从地窖里吃力地背着一大麻袋山芋进屋,然后独自清洗、放进大锅里煮的情景。那时,辛辛苦苦的母亲虽然没有为家里挣多少钱,但是,正在长身体的我们兄弟三个,从来没有饿过肚子。母亲做的这些,常被乡亲们称道。
我至今清楚地记得,儿时,母亲常对我讲,我要是一个女孩就好了,她的晚年就不孤独了。那时,年幼的我不大明白其间的含意。长大成家以后,我才渐渐明白,母亲那时对晚年的无限担心:女儿贴心呀,是母亲的小棉袄。想到这里,我越发感觉到现在母亲内心的无助。
我知道,我这次回乡过年,打破了多年来既定的“计划”,一些朋友会很不乐意。但是,我别无选择。我想在有限的几天里,努力当回母亲的“小棉袄”,让她走出孤独,在节日的气氛里过几天舒心的日子,也让她心底没有生养女儿的遗憾少一些。
(江苏 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