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 潘树和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养大论》曰:“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 ”
春天生机盎然,地气始升,阳气伺机勃发,气候变化无常。人体必须适应自然界四时变化,调养精神,使之“阴平阳秘”保持健康。
春三月即为立春至立夏前一天。由于春气通于肝,因而有利于肝气升发,防止气血郁滞。养生就是要使人的精神符合四时的性质。《内经》所说“以使志生”,“使志毋怒”,“使志安宁”和“使志若伏若匿”等,都是调神的关键。调神不是机械的,故又引用人情所喜悦的生、予、赏来说明春天要愉快。这就是春季养生的道理,违反春令,就会伤肝。
肝主生发,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恶抑郁。春季要适应自然首先必须注意情绪乐观,心态平衡,如忧思过度,就会影响肝的疏泄,肝气郁滞则影响它脏,疾病丛生。笔者总结临床几十年经验认为,情志因素大多与肝有关,在门诊就诊患者中,约60%的疾病与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相关。如能抓住不同时令对损伤的不同情志进行心理疏导,加之中医中药治疗,则会提高临床疗效。
春季更是情志为患的高发季节,医学研究认为:由于春天的气温、湿度和气压的变化,可造成病人体内褪黑素的相对缺乏,有些人就会感到心烦、易怒、倦怠、乏力、失眠、春困……这些症状易诱发情志病和多种心理疾病。春季气候变化无常,时而阳光明媚,时而阴雨连绵,使人体内分泌不稳定,影响人的情绪,易出现急躁易怒,思维迟钝、失眠、焦虑、抑郁……所以春季应重视精神调摄,心情舒畅,切忌愤然恼怒。中医认为怒气伤肝,故春季养生肝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