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医院副主任医师 薛明新 陈四清
近年来,老王时觉咽部有东西梗堵,忽畅忽塞,胸中窒闷。每遇工作生活不顺心,则梗堵感加重,咯吐不能出,而一旦聚精会神,工作忙碌之际,则喉部异物感消失,呼吸舒畅。看西医,诊断为咽部神经官能症。服药数月,始终不见好转。又投中医,中医说是“梅核气”,由气而生,并无良药可治,最好的疗法是清心养性。
梅核气指咽喉中有异常感觉,如梅之核阻于喉部,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故名之。此病以妇女为多见,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咽部神经官能症、癔球、咽异感症。
中医认为,梅核气的发病原因,是由于精神情志刺激,以致气机不利,肝郁脾滞,运化失司,津液不得输布,积聚成痰,痰气互结于咽喉而致。此病患者常有多愁善感,性情抑郁,好生疑心,特别注重自身某些细小变化等性格特点。患者的喉部异物梗阻感,常常在遭受某种精神刺激或心境不良时出现,且每因情绪波动或过度疲劳而明显加重。发病时,患者做空咽动作常觉梗阻明显,然而却不妨碍进食。当患者处于紧张工作状态或专心欣赏文娱节目,或心情舒畅时,可全然不觉梗阻。更年期妇女因体内激素的变化,更易罹患此疾。
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对梅核气的治疗,必须注重心理疏导,用语言等消除或减缓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清代名医叶桂在《临症指南医案》中,便一再提及“惟怡悦开爽,内起郁热可平”,“各宜怡悦开怀,莫令郁痹绵延”,“必得开爽,冀有向安,服药以草木功能,恐不能令其欢悦”等。叶氏施治时强调“务以宽怀解释”,消除其心因。
培养琴棋书画、钓鱼养花、游玩饲鸟等兴趣爱好,被称为情趣疗法,这是治疗梅核气的有效手段之一。它有利于转移患者对咽部的过分注意,陶冶人的性情,使之在不良社会或心理因素刺激时,能够较快地借助多种兴趣途径来转移自己的思想,尽快从不良心理状态中摆脱出来,从而达到心理的平衡。
此外,气功、太极拳、生物反馈疗法和情志相胜疗法等,对于梅核气的防治均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