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生命不能承受之高

2018-12-07 22:05:40浏览:44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本报记者李天舒何君□   8844.43米,终年被白雪覆盖的珠穆朗玛峰,挑战着人类体能的极限。随着奥运火炬成功登顶珠峰,关于高
□ 本报记者  李天舒  何  君 □

  8844.43米,终年被白雪覆盖的珠穆朗玛峰,挑战着人类体能的极限。随着奥运火炬成功登顶珠峰,关于高原医学的话题也让更多人产生了兴趣。为此,记者采访了著名高原医学专家、青海大学医学院高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格列日和在上海市最早开设高原旅游保健门诊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白春学教授。

  缺氧和低寒——上高原面临的障碍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缺氧和低寒是上高原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格列日说。据了解,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人体在高原低氧条件下,机体能量代谢受到抑制,再加上寒冷的侵袭,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比如可能引起冻伤。高原冻伤主要累及四肢和其他暴露部位,一般有3个连续的阶段:首先是受冻局部有寒冷感,继而有痒感,隐痛或针刺样疼痛,皮肤呈粉红色。尔后,受冻部位血管收缩,皮肤呈苍白色或蜡样白色,受冻部位冻结,冻区完全失去知觉。最后,随着冻区的复温疼痛感再次出现,可有明显水肿与水疱,晚期出现坏死。

  但与冻伤相比,缺氧才是上高原人们面对的第一“敌人”。格列日说,缺氧会改变机体的机能和代谢状态,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影响很大。急性缺氧会造成人体严重不适,临床表现有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四肢无力,相继而来的是恶心、呕吐、心慌、气短、呼吸急促、心跳快速无力等症状发生。随着缺氧的加重,病人会出现意识模糊,全身皮肤、嘴唇、指甲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昏迷。“如果症状进一步加重,将会出现高原肺水肿或者脑水肿,这就比较危险了。” 格列日说,一旦发生脑水肿,严重者可形成脑疲劳,导致心脏停跳。即便抢救及时,复苏后由于缺血或淤血造成的脑血管阻塞也难以复通,累及的功能无法恢复。

  谁不适合上高原——行前体检至关重要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上高原。”格列日强调说,如患有低氧血症、器质性心脏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显著心律失常、严重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人不适宜高原旅游。胃溃疡之类疾病容易引起出血,有高原心脏病、严重高原昏迷、高原肺水肿病史的人也不宜进藏。值得注意的是,感冒发热后不到1个月的人去高原旅游有一定风险,因为这类人更容易发生低氧血症,甚至肺损伤。牙疼等小毛病也不可掉以轻心,在发作时对人的全身都会有影响。

  在上海高原旅游保健门诊,一位50多岁的李姓旅游者,为去西藏来体检后,才知道自己得了慢性房颤。有关专家建议说,上高原前,最好到医院进行脑电图、运动平板试验等检查,并接受康复医学专业体疗师安排的相关体能测试,以排除隐匿性脏器病变,同时也对自身体能状况有个具体了解,以便制订相应的训练方案。

  据了解,上海医学会呼吸分会曾计划制定针对医生的高原旅游和飞机旅行保健检查指南,训练和指导有条件的医院和有资质的医生,以针对病人轻度、中度、重度的病情给予相应的建议。

  上高原要做两件事——心理和体能训练

  当青藏铁路通车时,一位去西藏旅游的妇女在火车驶出北京没多久,就说自己出现了头晕、头痛等典型的高原症状。白春学说,从这个案例可见心理支持有多重要。

  青藏铁路通车后,高原旅游开始红火,上海首个高原旅游保健门诊两年前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设,门诊时间由最初的每周两个半天增加到周一至周六全天,日平均有三四十人。每天都会有两三名体检者因身体状况不适合高原而被“劝退”。

  白春学说,上高原要做两件事,一是加强心理训练,另一件是加强体能训练。首先要对高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保持良好的心态,消除对高原不必要的恐惧心理,避免精神过度紧张,使机体得到充分休息。过于恐惧高原,心理过度紧张容易诱发急性高原病。此外,科学的体能训练必不可少。体能训练是非常专业的一门运动技能,相关的专业人员包括康复体疗师、体能教练等,除了做预先的评测,制定体能训练计划外,还要进行饮食营养的调配、作息时间的合理安排等。

  据了解,整个体能训练需要1个月到3个月,具体项目和强度会根据个体目标不断调整。一般是将有氧运动和肌力训练、柔韧训练等结合起来。之后,整个人就会像脱胎换骨一般轻装上阵。 

  适应高寒缺氧——阶梯式上高原

  “人体对高原环境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在一定限度内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手段可以加快适应过程。”格列日说,缓慢进入高原比急进高原容易取得对高原低氧环境的习服。目前,最有效的方式是进行阶梯训练。

  专家指出,为了加快高原适应过程的建立,最好先在较低的高原上居留一定时期,再上达中等高度地区并停留一段时间,最后到达预定高度。比如进入珠峰大本营5200米的高度,专家建议在2440米、3350米和4270米各停留一周后再进入,以提高机体缺氧耐力,减少或减轻急性高原病发生。医学专家曾观察过乘飞机和乘车两种进入高原者的生理反应,结果发现乘车组在3500米高度逗留3 天,生理反应即已稳定,而乘飞机组需要5天才能稳定。我国1960年征服珠峰和这次火炬在珠峰传递,都是采取了阶梯式登顶。

  格列日说,上高原预防性服用药物很重要,比如中药复方党参片、红景天等。西药方面,国外普遍认为醋氮酰胺是急性高原反应的首选防治药物。该药物可改善气体交换和运动效率,减轻急性高原反应症状。还需注意避免使用镇静类药物。这类药物很可怕,镇静类药物几乎都对呼吸神经中枢有抑制作用,可造成更严重的缺氧状况。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麻疹新动向——婴儿与青壮年易感染

上一篇:

为什么发布《66条》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