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掌握正确的地震救援技能

2018-12-07 22:10:24浏览:12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会长李宗浩   地震伤害主要分直接和间接两种。地震本身直接造成对人体的伤害,即地震时地面剧烈振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会长 李宗浩 
 
  地震伤害主要分直接和间接两种。地震本身直接造成对人体的伤害,即地震时地面剧烈振动,使建筑物倒塌,伤及人体为直接伤害。地震所致的间接灾害对人体造成的损伤,如建筑物内电线短路、煤气管道泄漏发生火灾,山体崩塌形成滑坡、泥石流,水坝缺口造成水灾。

  地震伤害以外伤为主,多为复合多发伤、挤压伤,常合并休克或心肺功能衰竭。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损伤导致病人瘫痪及四肢骨折、脱位。大面积损伤常为开放性,由于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常继发感染。此类感染严重,多为厌氧菌,故伤后数日极易发生破伤风、气性坏疽,致使在当地或运送至外地途中救治不及而死亡。

  捡伤分类,优先抢救红色“伤票”

  现代的医疗救援理念是,医学救援人员首先必须保护好自己,要有相应的安全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积极有效救护伤员。同时,必须具备救援脱险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因为医疗救护措施是在整个地震抢救系统统一指挥下进行,它不能也无法单独实施。医疗急救队伍深入灾区后,在救灾部门救险人员支持和帮助下,搜寻、集中伤员,然后捡伤分类,先重后轻,进行现场抢救,并及时运送。

  地震后救援进行捡伤分类是保障在紧张、急促的时间,有效、有限的医疗资源下,最大限度发挥医疗救援效应的必要措施。依红、黄、绿、黑四种“伤票”分别表示最重、重、轻及死亡等四种情况。优先抢救红色“伤票”,即随时有生命危险者。

  搬运时千万不能用软担架

  地震现场实施急救,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地震伤员进行抢救、搬运时,要注意避免脊柱损伤。凡发现、怀疑有脊柱骨折者,搬运应十分小心,防止脊柱弯曲和扭转,以免加重伤情。

  2. 搬运时,绝不能用帆布担架及用绳索、衣服制成的软式临时担架,要用硬质硬板担架;严禁以人抱胸、一人抬腿等搬动方式,因此种方法极易造成脊髓损伤而致终身截瘫。

  3. 正确搬运伤员的做法是,有3~4人托扶伤员的头、背、臀、腿部,抬放至平板(或其他硬质担架)上,然后固定运送。

  4. 当开放性外伤伤口出血不止时,可用加压包扎止血。如无敷料,可选用干净的毛巾、内衣、手绢将伤口扎紧。

  5.骨折的伤员应该用夹板或就地取材,如树枝、手杖、雨伞、木棍等予以固定。找不到固定物时,大腿骨折的固定可用健肢做固定,如左大腿骨折时用右大腿做固定,用带子缠绕。

  6. 凡开放性骨折、断骨外露者,绝不能在现场随便整复将断骨还纳,这样会造成严重的感染。在现场只需做局部包扎固定,然后运送医院。

  7. 有不少病人有明显的头部外伤,但也有一些人无明显的头部损伤,却有剧烈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甚至偏瘫、失语、昏迷,并有清水样液体自头部伤口或耳朵里流出,应想到有颅脑损伤。对此类伤员,头部要安稳固定,保持呼吸道通畅,外流的脑脊液(即清水样液体)要加厚包扎。如脑组织流出,不能将其还纳,以免造成严重的感染,可用干净的纱布垫保护。

  8. 地震引起的火灾造成烧伤病人的处理是,在脱离险区除去着火衣服后,要立即对伤员采取防止休克和感染的措施。如现场条件较差,对创面不要做处理,不要乱涂药物,一般用纱布或清洁布类包扎后运送医院治疗。

  对挤压伤员,应尽快解除压迫

  地震伤害中最常见的是挤压综合征。由于人体躯干、四肢肌肉丰满部位长时间受压,会导致肌肉缺血性坏死、肢体肿胀及急性肾功能衰竭,如处理不当可造成死亡。对挤压伤员,应尽快解除压迫;在解除压迫后,伤肢不应抬高,避免活动;对能行走的伤员,应限制活动;不应热敷、按摩伤肢,以防加重肢体缺氧;肢体禁用加压包扎或止血带。如果病人口渴,可给予碱性饮料,然后尽快送医院进行抗休克、输液、保护肾脏等救治。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久坐人群患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加倍 专家支招

上一篇:

都市生活诱发乳腺癌疾病 守住胸前的美丽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