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退休前是个机械工程师,他头脑灵活,手也很巧,所以背后我偷偷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巧父。
童年我最初的记忆里是父亲会养鸡。那时是困难时期,好在我们生活在十一类地区,供应粮指标较高,而且粗粮30%,细粮70%,只是副食很差。当时我们兄妹俩尚年幼,母亲饭量也不大,这样粗粮不用动,父亲就用来养鸡。他自己动手制作了一台小型孵化器,一批一批地孵化,一批一批地饲养,一批一批地宰杀。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家的鸡肉、鸡蛋没有缺过。
少年时,我又发现父亲会做家具。那时我们家刚从大西北迁徙到渤海湾,父亲利用来时大包装箱上的木料,居然自己动手制作了高低柜、饭桌、书橱、椅子等日用家具,没花什么钱就把一个新家安顿好了。
后来,我逐渐发现父亲会的东西很多,如修钟表、洗衣机等日用品,自行车、摩托车更不在话下,烧、锡、焊、补样样精通。
母亲如今年事已高,很爱忘事。这一天她做晚饭时,居然发现中午用完的电饭锅忘了拔插头,这不是明摆着浪费电吗?于是母亲向父亲提出了新要求:“能不能给做个东西啊,让它到点自动关闭电源。”父亲又“吹”上了:“这有什么不可以的,我这里就没有什么不行的事。”第二天电源插排上就多了一个计时器,这样米饭熟后就自动断电,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最近父亲好像又在捣鼓什么东西,因为大冷的天,他不在楼里待着,总是在隔院的南房里,半天不见人影。经过“侦察”我发现他在自己制作电动自行车,还是用一辆旧自行车来改装,目前还在制作过程中。看来不远的将来,你会发现有一位白白胖胖的古稀老人,骑着自己制作的、独一无二的电动自行车,潇洒街头。
父亲以他的勤劳智慧,创造与修补着他自己的生活。和他做父女的几十年里,我感觉他似乎没有什么事求人,所有的事情,基本上都能自己掌控,所以我觉得父亲真是不简单。他在收获自己“成果”的同时,也愉悦了自己的身心。难怪那天20多年未曾谋面的老同学见到我父亲时大叫:“您老,咋就一点不见老呢?”
(河北 刘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