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王国玮
从“夏长”到“秋收”是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也是自然界阴阳变化过程,人体阴阳也应随之由“长”到“收”。中医养生的应对方法也从“夏养心”转变为“秋养肺”。专家提醒:养阴是秋季养生的重要原则,而养阴的重点就是养肺阴、防燥润肺。
秋季天气特点是多风少雨、气候干燥。中医认为秋季是由热转寒,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过渡时期。初秋,盛夏余炎未消,气温仍然较高,故有“秋老虎”的说法。但白露之后,天气干燥,昼热夜凉,寒热多变,易伤风感冒,旧病也易复发,所以也有“多事之秋”的说法。
秋季为什么要特别注意养肺?因为秋季对应的脏器是肺,养肺是秋季养生的重点。肺是一个很娇嫩的脏器,它喜欢湿润不喜欢干燥。而秋季恰恰特别燥,“秋燥”很容易伤肺。所以说,秋天如果不注意肺的养护,就会出现唇干、口鼻咽喉干、咳嗽、手足皮肤干燥皲裂、肌肤干燥失去光泽、大便秘结等肺燥症状,就特别容易得呼吸系统疾病。
肺主气 司呼吸
肺主气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即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肺主呼吸之气是说肺有司呼吸的作用。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人体通过肺从自然界吸入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从而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若肺受邪而功能异常,可出现咳嗽、气喘、呼吸不利等呼吸系统症状。因为肺的一呼一吸有主持并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之气的作用,所以肺主一身之气。
肺主宣发 肃降
肺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升宣、发散的功能。通过肺的宣发,可以排出浊气,还可将营养布散周身,充养身体,滋润皮肤毛发。肃降,是清肃、洁净和下降的意思。肺主肃降,是指肺吸入清气,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保证水液的运行并下达于膀胱而使小便通利。
肺的宣发和肃降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肺有宣有肃才能气道通畅,呼吸均匀,保持人体内外气体的交换,才能使气血津液散布于周身,以濡养各脏腑组织,才能使无用的水液下输膀胱,排出体外,而无水湿痰浊停留之患。如果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遭到破坏,就会引起“肺气不宣”、“肺失肃降”或“肺气上逆”等病理变化,出现咳嗽、喘促、胸闷、尿少、水肿等症状。
秋冬季节是咳嗽的高发时期,中医在治疗咳嗽时,就是根据肺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采用宣肺、清肺、泻肺、润肺等方法,治疗不同年龄、不同时间、不同体质、不同症状患者咳嗽的,这种治疗方法充分体现出中医辨证论治、因人而异的科学思维。
肺有通调水道的功能
中医认为肺参与了人体水液的代谢。比方说肝硬化腹水的病人,浮肿先是从下肢开始,因为水往低处走,腿肿了之后是腹水(当然也有出现腹水腿并不肿的),严重的到后期出现胸水。治疗这种病人的时候,在健脾利水的同时,把有泻肺宣肺的药加入,效果更好。我在临床上曾经治疗一个肝硬化晚期的患者,他不但有腹水,还有胸水。一开始用常规的健脾利水、益气活血方法治疗一段时间效果不理想。思来想去,这个患者既然有胸水,按中医理论就应在健脾利水的同时加宣肺、泻肺的中药。果然,患者胸水、腹水都减轻了许多,这再次证明肺有通调水道的功能。
肺朝百脉
中医说肺朝百脉是指百脉(经脉)会合于肺,就是肺与血脉的通行又有关系。肺有协助心脏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这种助心行血的作用是肺主气功能的一种表现。肺气壅塞可导致心的血脉运行不利,甚至血脉瘀滞,出现心悸、胸闷、唇青舌紫等症状。
肺外合皮毛
肺外合皮毛也就是说皮肤毛发的好坏与肺有关。前面讲到肺气可以将水液营养带到全身,润养皮肤毛发。所以说,养肺就等于护肤。肺的生理功能正常,人体的毛发、皮肤就润泽,反之就出现皮毛憔悴枯槁、干燥脱皮无润泽之象。换句话说,肺阴充足时,可使皮肤表现得较滋润,肺燥时,皮肤则表现得干燥,容易脱皮。入秋,肺易被秋燥所伤,所以,秋风起就该开始注意保护自己的肺,帮助自己的皮肤抗秋燥。许多女性只知道外在的美容,而不知道五脏六腑也要保养,肺功能正常,外在皮肤才能光彩照人。
肺开窍于鼻
鼻是肺的门户,是气体出入的通道。鼻通气和嗅觉的功能,均有赖于肺气的作用来维持。肺的功能调和,则鼻的通气功能正常,嗅觉灵敏。肺出现问题,鼻常会受影响,产生多种症状,如鼻塞流涕,不辨香臭或流鼻血等。
总之,肺与人体很多器官、功能都息息相关,肺养好了,人体的各项功能也都好了。
(如何防燥润肺,饮食调养非常关键。具体应该怎么做,见下期本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