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飞□
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承担建设的我国水性疾病监测网络,近日正式在全国15个省(区、市)的试点城市运行。这项由中国率先开展的疾病研究项目,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被认为将对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水性疾病的未知数很多
我国每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有几百万例,除重大疫情外,庞大的基础病例信息迅速被淹没。“我们知道发生了这些疾病,但不知道这些疾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流行病室副主任程义斌说,人们日益关注空气、饮用水等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但目前的基础数据还很难将影响机制说清楚。
比如,大部分肠道传染病可通过水传染,但是到底哪些、有多少是由饮用水引起的?还有一些地区肿瘤、金属中毒、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发,是否与当地的饮用水状况有关?目前的回答是:说不清楚。
“说不清楚,就很难实现‘预防为主’。”卫生部负责环境卫生工作的官员说,近年来,与饮用水有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渐增多,还有一些疾病被怀疑与当地饮用水水质有关,水成了疾病防控的关键点。弄清楚饮用水与疾病的关系,防治才能有的放矢。
“要说清楚,非常困难。”程义斌介绍说,早些年淮河流域集中发现一些肿瘤患者,很多人认为与水污染有关。为此,国务院专门组织卫生和环保专家调查研究,但是最终的结论仅是:不能排除与水有关。
“主要是缺少基础资料。饮用水的资料缺乏,特别是水中致癌物的检测数据缺乏。疾病流行的资料也没有,或者需要进一步审核和确认。这给流行病学调查和认定带来很大困难。”程义斌说。
程义斌认为,很难“说清楚”的另一个原因是,饮用水水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能是长期微量积累的过程。而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制定是针对单一物质进行的。单个物质在限量之下安全,但是多种符合限量的物质一起进入人体,会不会共同作用对人体健康产生未知的危害?
鉴于饮用水质量对于疾病预防的特殊意义,公共卫生专家提出了“水性疾病”的概念。但是程义斌仍然表示很难给“水性疾病”一个明确的定义,因为未知的东西太多。
卫生部门一肩担两头
正在进行的水性疾病监测试点工作不仅包括可能经饮用水传播的传染病的监测,同时也将收集肿瘤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数据,着重关注饮用水对人群健康的长期影响。水性疾病研究的方法,就是监测当地的饮用水水质状况,对应监测可能由饮用水引起的疾病的发生情况,通过长期的监测,分析当地水质与某些疾病发生的关系,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做这个事情,正赶上机遇。”一直参与水性疾病监测网络建设的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专家康家琦介绍说,2006年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了《国家城市饮水安全保障规划》,有专家指出,保障水的安全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于是卫生部提议,将城市饮用水卫生指标监测、与饮用水有关的疾病的监测一同列入规划。
“水和疾病一起监测,在国际上也比较少有。”康家琦说,因为在发达国家,饮用水质量完全由水厂负责,卫生部门只监测疾病。在发展中国家,目前所知也还没有开展。我国卫生部门一肩担两头,为开展水性疾病研究提供了条件。
“水质检测一直在做,但是原来的标准较为简单,技术也落后,数据难以说明问题。”程义斌说,如果没有详尽的水质检测标准,简单的水质监测数据难以说明其与疾病的关系和对健康的影响。
2007年,我国颁布实施了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测指标由35项扩大到106项。这使得饮用水水质监测数据具备了用于科学研究的意义,并将推动全国各地水质检测技术条件的提升。
按照水性疾病监测方案的要求,试点地区由当地疾控部门将现有的传染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按要求进行筛选收集上报。同时还要选择一些医院、学校和社区作为监测哨点,收集医院的每日门诊病历记录、学校晨检和学生因病缺课情况。
程义斌说,水性疾病监测就是要把可能与饮用水有关的疾病信息集中起来,查找联系。
突破部门藩篱与资金困境
虽然监测网络的试点仅在个别市、县展开,监测哨点也只是在个别医院和学校,但是卫生部负责该项工作的官员表示,监测工作的开展并不顺利。
首要的问题是缺少资金支持。卫生部有关人员介绍说,目前地市和县级疾控机构饮用水水质检测能力比较薄弱,甚至个别省级疾控机构的检测能力也有待加强。仪器设备比较陈旧,缺乏标准品和试剂。一些检验项目未经过计量认证,相关人员和技术培训跟不上。试点地区饮用水监测经费除卫生部下拨外,地方的专项配套经费较少。
一个试点市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说,虽然卫生部下拨了30万元监测经费,但由于当地水质检测能力落后,仅补充仪器设备就要花费上百万元。虽然根据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地方政府是饮用水安全第一责任人,各地应当向政府申请经费支持,但这笔钱现在几乎不可能从当地财政申请到。
除了经费困扰外,最令专家头疼的是水性疾病数据的搜集。尤其是在哨点监测方面,涉及社区、医院、幼儿园和学校等多部门。医院数据需要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协调,疾控中心协调具有一定难度。而学生的情况在教育部门管理的学校或校医务室,更是跨部门。很多地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不完善,居民也难以持续配合相关调查。
由于工作难度较大,目前试点地区真正开展哨点监测的还比较少。
“即便在卫生系统内部,协调工作的量也很大。”程义斌说,监测网络的运行由卫生厅牵头,协调疾控、卫生监督所和医院。水质监测由监督所负责采样,疾控负责检测,水质数据与疾病数据统一上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而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内部,死因统计在慢病中心,传染病疫情数据在传染病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在应急办。
“我们只能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慢慢做。”程义斌说,水性疾病研究本身就是长期的,希望今后所有的地方都能逐渐开展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