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肖 薇 杨杰松□
以现在的检测技术,可检测出水中有2221种有机化合物,饮用水中包含756种,其中有20种致癌物、23种可疑致癌物、18种促癌物和56种致突变物。赖以生存的水源为什么变成了污染物的“储缸”?在众多的污染源中,实验室废液污染虽然只占很小一部分,但其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不容忽视的特殊污染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化学污染监控室主任吴永宁介绍说,实验室废液随污水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经过简单的沉淀、过滤之后,绝大多数会被排放到江河湖海里,污染水源;小部分经过再次净化,变成中水用于工业、城市浇灌等。但很多有机物是不能在净化中被消除的,这些污染物可能随饮用水进入人体,也可能污染空气,对人体造成危害。
2007年,一名政协委员呼吁特别关注实验室废液这一特殊的污染源,因为仅北京市海淀区就有864个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便与单位生活废水混合后排放。这些实验室废液中含有大量的化学试剂、生物废弃物、特殊生物试剂甚至一些放射性元素等有害物质。而现有的污水处理厂大多采取的是生活污水处理方法,不可能消除以上污染物。
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在北京某高校的化学实验室,记者向多名学生询问废液一般怎么处理。很多人给出的答案是直接倒入下水道,并称这是最简单、最省事的办法。他们说,实验室并没有就如何处理废液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规定。虽然大家都清楚这些污染物进入下水道后会产生很大危害,但是一直没人管,也就习以为常了。许多实验室为了图便宜,往往一次性购入大量化学试剂,而一些过期的化学药品最终也倒入了下水道。在生物实验室,还存在着将高浓度含有害微生物的培养基未经适当灭菌处理直接外排的现象。尽管少部分学校在实验室里放置了废液回收桶,但大多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许多学生嫌麻烦,仅回收一些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而且也没有根据废液的酸碱性、毒性、是否挥发等性质进行分类。
其实,正确处理废液不是一件难事。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北京诺赛基因中心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为每个实验室配备了专门负责处理废弃物的人员,在上岗前进行统一培训,同时要求实验室人员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包括用指定的容器收集手套、废液瓶等污染物;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培养基必须在高温灭菌后再加入消毒液处理;化学废液必须分类回收等。公司还与具有处理危险废物资质的单位签订了合同,统一处理废弃物。
废液处理尚未形成规模
按规定回收废液后,下一步该怎么处理呢?记者向一些高校溶剂库的人员询问,却始终没能得到明确的答案。
几经打探,记者终于找到一家可以处理实验室废液的环保公司——北京金隅红树林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是目前北京市规模最大的工业废弃物专业处置单位,能够处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28类废弃物,包括医药废物、有机溶剂废物、新化学品废物等。从实验室回收来的废液经过处理后成为制造水泥的原料,基本达到零污染。
但遗憾的是,每年交由该公司处理的实验室废液仅占公司签约总量的约1/10。一所大学的实验室试剂年需求量一般为1吨~2吨,但上报的废液总量一般都在200千克以内,有的甚至只有几十千克。究其原因,很多学校是为了通过环境评估才签订合同,有限的上报数量是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做的表面文章。
记者了解到,在北京,像金隅红树林这样的公司有十几家,可以处理各种不同危险品,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正规的废液处理公司。由于这些公司收费较低,许多学校就将废液交给他们处理。最后的处理结果无非两种——倒了或者卖了!偏僻的水域、沙地都是他们天然的“废液缸”,北京市丰台区二七厂附近的九子河就是其中之一。附近居民说,晚上经常有人往河里倒东西。记者看到,由于长期无人管理,各种生活垃圾、污水混杂在一起散发出浓浓的臭味,即便是倒入了化学废液也难以察觉。另外一些公司则将收集的废液高价卖到外地,经过简单的处理提纯后,再进入市场销售。
监管力度小 专项经费少
据有关专家介绍,国外实验室废液是由专业处理站集中收集处理的,存放地点、容器、管理等都有特殊规定,需要严格分区、分类。
原国家环保总局从2005年1月1日起就将各科研、监测等单位的实验室、化验室、试验场纳入环境监管范围。同年,北京市教委、市环保局也出台了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要求产生实验室废物的学校按国家环保法规要求到相应环保部门申报登记,按化学试剂年使用量、排放口数量,实验室废水、废气的处理、去向、处理方式等填写调查表,禁止将危险废液排入排水管道。同时,要求将实验室污染防治费用纳入学校年度预算。
既然如此,废液回收处理工作为何仍起色不大呢?“主要是资金问题。”吴永宁说,现在处理废液的价格往往高于购买试剂的价格,有些试剂的处理费用甚至比购买原液还高。高校经费有限,仅凭科研经费支付有困难。这些都导致回收不能全面落实。应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将回收经费落实到位。另外,很多实验室课题组负责人都表示不愿承担废液处理的费用,因为实验废液处理费尚未出现在每年的科研经费申请单中。
实验室废液的无序排放,是众多水污染原因中的一个。为了水源安全和人们的健康,加大监管和宣传力度,是必须立即就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