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脸上小疙瘩的全身治疗
抗组胺类药主要起镇静止痒作用。常用扑尔敏4mg,每日3次。小儿皮损消退后,最好能继续用数日。
抗生素对皮损广泛且有糜烂、渗液的病例,即使没有明显细菌感染的表现,也应适当给予抗生素治疗。如红霉素250mg,每日4次。
类固醇激素原则上不用于一般病例,但异位性哮喘例外。对严重病例,为尽快控制症状,可短期(2~3周)使用。
免疫抑制剂包括硫唑嘌呤、环孢素A(CYA)和干扰素等。对AD疗效如何,目前尚无足够资料证实。
2、脸上长小疙瘩的局部治疗
类固醇激素用于炎症较重但无明显糜烂、渗液的皮损。在疗程中适当更换品种,起初用强效的,以尽快控制症状,数日后逐渐换成中、低效的。对不同部位的皮损,在品种选择方面也应注意。皮损面积广泛,尤其婴幼儿,宜选用作用较弱或低浓度的制剂
抗生素用于感染的皮损。常与类固醇激素并用。
焦油类煤焦油、糠馏油等对AD有效,常用糊剂,单独外涂或与激素制剂并用。
3、脸上长小疙瘩要注意皮肤清洁
注意皮肤清洁但不是增加洗脸次数,因为大量的洗脸洗去油脂的同时也会使脸部的水分加速流失。一般人在早上、中午和晚睡前各清洁面部一次即可,并且建议在洗脸后应进行一些保湿措施。
一定注意不要用手或其他器械挤压脸上的小疙瘩,以免引起化脓发炎,脓疮破溃后形成疤痕和色素沉着,影响美观。不专业的手法,未消毒的皮肤与手指、器械很容易在挤压小疙瘩时伤及真皮层留下凹洞导致脸上坑坑洼洼不平整。
脸上长小疙瘩的原因1、换季性皮肤敏感
有些人每到季节转换就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皮肤过敏问题,发干、瘙痒、脱皮、起红斑等。
皮肤敏感与干性皮肤有关,也和环境、气候、年龄、食物、化妆品有关。
易过敏的人更要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摄取,多吃水果、蔬菜,少吃鱼虾、牛羊肉和油腻、甜食及刺激性食物。
一旦出现过敏症状后,要立即停止使用任何的化妆品,要及时的对皮肤进行观察和仔细保养护理。
在此期间,不要用太热的水洗脸,以避免刺激皮肤,同时注意防晒。
2、化妆品过敏
化妆品中的某些成分会引发皮肤过敏,对皮肤细胞产生刺激,使皮肤细胞产生抗体,从而导致过敏。
若由于化妆品使用不当引起皮肤过敏,不能随意使用治疗一般皮肤病的药膏,否则,会引起皮肤粗糙,起色斑,加重皮肤疾病。
2、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是成人常见的瘙痒性皮肤病,发病原因一般认为与精神因素有关,如情绪激动、工作过度紧张、忧愁焦虑等,剧烈瘙痒为本病特点,多在搔抓后皮肤变厚,但界限清楚,无鳞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