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所 李 楠
京剧与养生,看似两个不同领域的话题,但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很多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都有自己一整套的养生经验,很多长寿的老人都非常喜爱京剧艺术。例如,不久前辞世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新艳秋先生,享年98岁。现年94岁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宋保罗先生,不仅思维敏锐,而且经常参与戏迷和票友的演唱活动。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宋先生还通过他的学生和后人在网络上开博客,与京剧爱好者进行交流,弘扬京剧艺术。
首先,京剧的演唱,不论什么行当都讲究丹田气的运用。而唱戏时候的丹田气运用又和练太极拳之类的武术项目的丹田气运用有所不同。在武术训练中强调的运气,一般让人感觉两肾发热,膀胱发胀,手指发麻,出肾入肾为其真诀。就是要求气沉丹田与丹田内转相结合,形之于外即为胸腰折叠。
京剧演唱所需要用到的丹田气,不仅要保证人的全身通透和平衡,更主要的是讲究“以气推声”。一个演员的嗓音条件好坏,有先天因素,更有后天因素。于是,京剧演员把自己的嗓音训练看得格外重要。他们平常坚持吊嗓儿、练功,使自己完全投入到艺术当中,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身的条件反射。这样,京剧演员一旦听到京剧的锣鼓声,就会变得格外兴奋,这说明艺术已经融入到他们的血液之中了。其实,京剧演员形体方面的身段表演,也是讲究气口的,即身段动作的停顿之处,也无外乎是提气和放气。这种气息的呼吸,跟演唱是同理的。
其次,注重腰部的训练。我们说,练武术也好,练唱戏也罢,身体的核心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人的腰部。京剧界一致认为,梨园行的各样功夫中最重要的,是“腰为枢纽”。武术的动作也是如此,每一个动作以腰为主宰,结合丹田带动,还强调腰不动手不发,腰和丹田不动,即使四肢再灵活也是单摆浮漂。
最后,注重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和提高自我修养。很多著名的长寿京剧表演艺术家都非常重视养生之道。特别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讲究有规律的生活,并且很注重自我修养的提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认为,养生之道有三要,即为善最乐、寄情墨趣和贵在颐养。他在生活中非常讲究一张一弛。每逢夜晚演出,午后必酣眠一觉,以养精蓄锐。当代著名的老生名家、梅花奖得主杨乃彭先生说过:“演员是用自己的身体作工具。比如说,书法家的工具是笔、墨、纸、砚。如果工具不称手、坏了,都可以重新换,但演员不行,演员的工具是他自身,他的相貌、身材、嗓音……这些都改变不了。而且,一个演员要到台上表演,除了理解力外还得有表现力。这就要求演员不断调整自己,提高各方面的修养。”由此可见,京剧艺术家们都将他们自身的条件当做毕生事业的根基和财富。那么,如何保持艺术生命力呢?自然离不开有规律的生活和提高自我修养。
京剧不仅是一门国粹艺术,也是一种让人长寿的养生之道。听京剧、唱京剧,不仅可以愉悦身心、提高修养,更能锻炼身体,提高生命质量,不失为一种高雅的养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