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炙热如火,桑拿一般的高温天气已不再是南方人特有的专利,就连素有“冰城”之称的哈尔滨也经常受到热浪的炙烤,37℃~38℃左右的气温成了家常便饭。怎样应对极端天气呢?
广东人一年四季热衷煲汤,韩国人伏天爱喝参汤,这是因为喝热汤、热茶能出透汗,风再一吹更加感觉清凉。所以我们建议大家不妨“以热攻热”,在夏日里多喝点热汤热水。
以热攻热多喝汤
夏季气候炎热,阳气蒸腾浮散,人体也应顺应阳气浮散的趋势。阳气浮越于外,则阴气伏藏于内,脾胃喜暖而恶寒,如脾胃虚弱,脾胃的消化能力亦随之减弱。此时的饮食最难调摄,因贪凉则伤阳,如燥热则伤阴,而冷黏、油腻之物又容易伤损脾胃,故古人认为饮食宜温软,以汤羹为宜。夏季阳气发泄,人体机能亦应跟上阳气发泄的节律,气血活动趋于向表,人的阳气也浮越于外,腠理(汗孔)易开泄而多汗,所以夏季本宜汗出,汗出则热随之而泻。古代医家认为,人之所以能汗出,全赖食入之水谷,水谷既可滋汗源,又可助汗出,正如感冒服药后多饮热水以取汗。所以,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汗出不畅可以喝热饮,因热饮的温暖之气有助于发汗。
夏季煲汤以广东人及韩国人最为著名。夏季暑热之气易耗气伤阴,而且岭南地区地气湿热,长久居住,热毒、湿气侵身在所难免,因而广东人煲汤取其清热解暑、泻火解毒、益气生津之功。北方气候寒凉、干燥少雨,人们多食面粉乳肉,一般体质较壮,脾胃之受纳运化功能和卫外功能较强。与之相比,南方气候温热且潮湿多雨,人们多食大米鱼虾,一般体质较弱,脾胃之受纳运化功能和卫外功能也相对较弱。因此,南方人较北方人更热衷于易于消化的汤品饮食,而且南方人较北方人腠理疏松,汗液易泄,喝热饮取汗解暑的效果十分显著。
同样,韩国民众通常在每年的头伏、中伏、末伏这三天要进补营养品,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参鸡汤,汤料中有鲜高丽参、糯米、红枣、蒜、姜、栗子等。他们认为,参鸡汤营养丰富、热量高,有助于恢复炎热天气所消耗的体力。故古人有“春夏养阳”的原则,即对“能夏不能冬”的阳虚阴盛患者,夏季用温热之品预培其阳,则冬不发病。
汗出则热泻
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的阳气就要适当外泄,因此《黄帝内经》在四季养生原则中提到“使气外泄”,即该出汗就得出汗。现在一到夏天,大家都在用空调,室内温度比室外低。由于人体的腠理有自保功能,一进空调房,腠理就会闭合,不让寒气过多地侵袭身体。如果我们从空调房走到室外,外面非常炎热,我们的腠理一下又开泄起来。如此一来,影响腠理开合之功能,就会扰乱人体内阴阳的气机。所以常在有空调的房子里更应该适当喝点儿热饮,并注意在出汗时勿吹空调风纳凉解暑。
夏季自然界阳气盛,人体气血趋向于表。阳气浮越于外,则阴气伏藏于内,而且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亦偏嗜滋腻厚重之品,而不喜欢淡渗之物,故脾阳屡屡被伤,湿邪最易来袭。暑湿弥漫之时,人们又多贪凉,冷饮不绝,瓜果生食,更加四时寒凉之物,夜贪碍脾之酒肉,而使身体内部脏腑形成一个寒湿的格局。所以,人们在夏季需要适当服用一些姜汤等辛温、宣发之品。正如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说法。
推荐一款北方适宜汤品
根据北方人的体质特征以及夏季的气候特点,夏季饮食应甘寒清淡,并少食肥腻、辛辣、燥热等助阳上火、积湿生热之品。可选食鸭肉、鱼、猪肉、黄豆、玉米、豌豆或者绿豆、赤小豆、薏苡仁、西瓜、黄瓜、冬瓜、丝瓜、萝卜、西红柿、紫菜、海带等具有健脾和胃,淡渗利湿之功的食品。
薏苡仁冬瓜羹
配料:薏苡仁60克、冬瓜300克、鲜荷叶1张(切丝)、粳米60克。
烹制方法:冬瓜切小块榨取汁液,薏苡仁、鲜荷叶、粳米、冬瓜汁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于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煎熬两小时即成。
功效:清热解暑,利水化湿。(本报记者衣晓峰 通讯员李小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