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市场规律 以史为鉴可以助投资
在下跌过程中遇到重大利好甚至是管理层出台了专门的救市政策,基民究竟是该将手中的基金卖出,还是应该筹集资金逢低买入?这是基民在投基过程中总会遇到的问题。于是,有的基民求助于证券投资分析师、基金经理等专家级人物,然而,往往是一部分专家认为应该买入,另一部分认为应该卖出,还有一部分表述的观点根本就是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也有一些经验和投资知识均比较丰富者,则借助于均线系统分析、成交量分析等技术手段自己进行研判,但事实也是错的时候多,对的时候少。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呢?
其实,只要你肯专门拿出时间来潜心研读海内外证券市场历次牛熊转换过程,并从中筛选出相似案例,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如1987年10月19日,恒生指数全日下跌420.81点,同年10月25日港府宣布了一连串的救市措施,其中包括豁免上市公司买回自己股份的限制,要求外汇基金、赛马会、汇丰银行等机构买股票托市,但次日市场以更为惨烈的下跌回应:恒生指数全日下跌1120.7点,跌幅高达33.33%。而后来本轮股灾一直持续到12月7日方告终结,期间恒生指数累计跌幅达到52.5%。再如2008年的沪深两市,该年管理层先是宣布恢复新基金的发行审批,暂停了大盘新股的发行,后又出台了大小非减持新政并下调了印花税,并多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9月更是直接出台了三大救市政策……但市场就是在一次又一次利好的伴随下创出了新低。
历史案例为什么能够用以指导现实的投基活动呢?过去出现过的情景为什么能够一次又一次再现?这是因为虽然每次导致市场形态发生转变的诱因、时间甚至场所并不相同,但由于诸如贪婪、恐惧以及喜欢从众这些人类固有的基本特征并未发生改变,大部分投资者甚至包括基金经理面对利益诱惑或严重伤害时的必然反应并无二致。所以,诸如市场在历经长期大幅度上涨出现整体狂热通常意味着什么,该如何应对等问题,都可以通过历史案例找到正确答案。如台湾市场。从1985年的600多点起算,到1990年泡沫破裂前夕的高点12682点,前后台湾股市整整涨了20倍,在此期间炒股变成台湾的全民运动,巅峰时期的股票开户人数超过500万人,几乎是士农工商、家家户户都在炒股,深怕自己错过了天大的赚钱机会。至于股票的基本面、投资价值等全都不重要也不关心。然而,1990年2月中旬开始,短短的8个月间,指数从高点12682点跌到2485点,许多股民多年积蓄毁于一旦,家破人亡、走上绝路的社会事件更是时有所闻。
由于股票类基金主要的投资标的就是股票,尤其当股票基金按照近期生效的新规定大幅提高最低股票仓位之后,原本作为基金经理控制风险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及时大幅度降低股票资产持有比例来规避市场整体趋势性下跌,已经基本失效,使得公募基金同以私募基金为代表的其他投资机构在同场竞争中处于更为不利的位置,加之市场持续不景气,既导致优秀的理财师纷纷脱离基金经理队伍,更使得基金行业难以吸引新人才加盟。因而,选择了股票基金的基民们就必须及时提升和完善自身素质,尤其要强化对股基买卖时机的研判能力。
通过了解并熟悉A股市场以及美国和香港市场自上个世纪以来历次牛熊转换的过程,弄明白证券市场的前世今生,尤其是真正搞清楚市场在哪些主要因素作用下将会出现牛市,在哪些主要因素作用下将会出现熊市,又在哪些主要因素作用下将会发生逆转。并在此基础上将自己这些年遇到的问题与这些案例一一对应汇总归纳后储备起来,作为指导自身今后投基活动的重要参考,就是有效提升研判能力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