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投资者如何做资产配置? 个人投资者资产配置怎样做?
资产配置的理念早在4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在欧洲,西班牙人塞万提斯在其传世之作《堂吉诃德》中曾给出“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说法。现代资产配置的理论起始于马科维茨(H.Markowitz)于1952年发表的著名论文《投资组合的选择》。在文章中,马科维茨试图分析家庭和企业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如何支配金融资产,使财富得到最适当的投资,从而降低风险。这标志着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发端和现代投资组合选择理论的诞生。
寻找最优组合
根据资产配置理论,投资者应根据投资计划的时限、可承受的风险、投资目标和自身特定的情况等因素,把投资分配在不同种类的资产上,如股票、债券、贵金属、现金等,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下,获得最大限度的收益。如何寻找到最优的组合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关于这些专业的分析和计算,已经有了大量现成的理论和工具,例如从马科维茨到夏普到米勒,专家先后给出了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有效市场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等。现代金融理论以数学为基本分析工具,论证严格,而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则为实现理论模型向商业模型的转变提供了可能。
谋求收益最大
在现实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是有效前沿理论,它通过计算出在一定市场条件下,最优资产组合的集合——有效前沿,来指导资产配置的过程。在有效前沿上的投资组合都符合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收益最大的条件,因而是最优化的组合。投资者的任务就是找到这样一条有效前沿,并按照其中的组合比例进行投资,以寻求风险控制和投资收益最大化。
在发达的金融市场上,判断投资者的风险属性,进而为投资者设定与之相适应的投资组合是金融机构最基础的工作之一。同时,大型金融机构多数都有专门的研究团队,负责设计交易模型、发布投资比例参数、进行市场研究等工作,在客户服务方面,也会有专人负责投资组合的跟进和调整工作。在国内,真正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全流程投资组合管理的金融机构还不多见,主要受分业经营、投资者和经营者的理念、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但部分金融机构已经在这一领域开始了积极的尝试。
同一个投资者的资产配置也并非一成不变。投资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配置比例会随着市场的波动而发生变化。如股市向好的时期,风险偏好低的投资者也可以增配股票类资产。但整体来看,在一定风险水平上,各类产品的比例差异并不大,浮动范围多在5%以内,一般不会超过10%。另外,随着投资者资金总量、年龄和收入等发生变化,配置比例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因此,进行组合投资之后,每年至少要做一次业绩回顾分析,并设定下一年度的投资策略。(中国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私人银行部财富顾问孔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