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如何清算老鼠仓?
整个基金行业目前的心态,如同“党员群体面对反腐风暴”,解决基金经理离职潮需要制度层面改观。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用这句电影台词评价近期证监会[微博]对金融资管业老鼠仓或内幕交易的“雷霆整治”行动,颇有几分恰当。
5月15日,前明星公募基金经理王亚伟在华夏基金[微博]管理公司期间管理的“华夏大盘精选基金”被 曝正式遭证监会立案调查。而从4月末至5月9日证监 会通报三起老鼠仓案以来,已有十多名基金经理, 因多年前的“老鼠仓”行为被证监会立案、处罚或者移送公安机关,另有多名基金经理在涉嫌的传闻 中悄然离职。
证监会方面称,2013年10月以来共受理涉嫌利用未 公开信息交易股票案件线索38件,近期公布和查处的正 是这其中的一部分。单5月9日通报中就明确了“涉及十 多家基金公司和两家保险资管公司”,坊间因此传闻监 管层掌握了一份50人名单,而眼下正是调查收网阶段。 令监管当局短时间内如此高效的办案神器,是 被业内称为“大数据”的技术手段。《中国经贸聚焦》记者向基金业内人士和相关技术专家了解到, 新兴技术已被应用到广泛的侦查和内控措施中,今后将形成常态化监控。
“王亚伟” 神话或面临终结
有“中国股神”之誉的基金经理王亚伟并非第一次面对内幕交易的质疑。2009年,由他掌管的“华 夏大盘精选”和“华夏策略”两只基金买入*ST昌河 和中航地产(5.07, 0.03, 0.60%),不久之后这两家公司就停牌宣布重组事 宜。而他重仓吉林森工(7.62, -0.07, -0.91%)后两个月,国家“林业振兴规 划”就宣布出炉。
在王亚伟时期,“华夏”成为公募基金里唯一可以和私募基金业绩抗衡的金牌基金。基民中甚至传 闻,挤破头都买不到“华夏”,必须大资金走后门才 行。王亚伟的“冷门股”投资大法因他本人的讳莫如 深,在基金圈内都成为无人能解之谜。他因此被监管层约谈的消息也屡上报端,但最终都不了了之。
2012年4月,王亚伟以“无法承受过多关注”为由离开了华夏,在深圳成立千禾资本进军私募。然而 今年4月中旬,他掌管的昀沣信托计划因涉及资产重 组股票停牌前的敏感期交易,再次被证监会约谈。“约谈通常是监管当局在掌握证据不充分的情 况下,对市场参与者采取的一种行政警告手段,尚不具备法律意义。”北京威诺律师事务所主任杨兆全向《中国经贸聚焦》记者解释说。但5月15日有媒 体引述权威人士消息称,王亚伟曾经管理的“华夏 大盘精选”基金被证监会正式立案调查。杨兆全说,这就完全不同,这意味着证监会掌握的证据已较为充 分,只要达到了一定的交易金额构成犯罪,那么下一 步就是移交公安机关了。
这是王亚伟第一次被立案。杨兆全律师说,构成“内幕交易罪”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非法获 得内幕信息,二是进行了交易,三是交易行为明显异 常。其中第一条需要当事人“自证清白”,否则就视 为满足条件。“也就是说,王亚伟必须能够证明自己有正常的消息来源或者有正常的研究结论,通过公开 渠道发现和判断出公司有重组迹象。如无法提供证据 自证,即视为非法获得内幕信息。”
屡次声称自己没有任何内幕消息的王亚伟,这次可能为了脱罪而必须公开他的“独门秘籍”,“王亚伟神话”在揭秘和破灭之间或将走向尽头。
清算风暴“大数据”发威
在监管层的这场“清算”风暴中,其他落马的基金经理也许没有王亚伟这样广泛的公众知名度,但在 基金圈内也大多是小有名气的人物。如2013年公募基 金经理冠军厉建超,在当年执掌中邮核心优选、中邮战略新兴产业基金时,创下了62%的收益率。2013年7月,厉建超突然离职,2014年2月厉建超被警方带走。又如曾执掌汇添富蓝筹稳健混合基金的苏竞,曾带领该基金以64.3%的增长业绩获 基金业“金牛奖”,2014年初被警方带走调查。目前已卷入“老鼠 仓”传闻并已离职的华夏基金经理 罗泽萍,被誉为“最会赚钱的五位 女基金经理之一”。
5月9日证监会发出通报指出,目前调查中的“老鼠仓”案表现出“涉案人员范围扩大,呈现链条化”的特征,由以往的基金经 理本人,扩展到上游的研究人员、后台的交易人员, 甚至下游的托管银行工作人员。犯罪形式上也出现了 知情人泄露未公开信息,周边的亲朋好友参与交易,甚至知情人买卖未公开信息牟利的情况。截至目前, 调查涉及基金管理公司十余家,并首次涉及保险资产 管理公司两家。
除此之外,老鼠仓涉案金额也呈现扩大化趋势,在四五月被调查的案件中,初步统计,最大涉案金额 达十多亿元,最小涉案金额也超过两千万元。
“这次被查出来的都是些历史上以往的陈年老账。”广发基金[微博]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基金经理这样 告诉《中国经贸聚焦》记者。公开信息显示,证监会 通过沪深交易所的“大数据系统”将2009年之后的交 易数据进行了全面比对,因此大量过去无法定罪的老 鼠仓和内幕交易,这次都纷纷现形。
而何谓大数据呢?这位基金经理解释说,它是将基金公司的账户交易记录和沪深交易所的所有交易记 录进行全方位比对,然后查出在基金公司下单前,有哪些账户提前下单。锁定那些交易金额较大,或者多次和基金公司“同步”操作的账户,再通过银行、公安和通信等相关信息网络进行筛查,顺藤摸瓜,最终 确定嫌疑对象。
相比过去依靠举报,大规模突击检查等获得线索的方式,“大数据”不仅快捷、高效,而且获取 的证据也更加确凿,涉事方根本无从抵赖。“稽查 大队的人甚至不需要再像过去那样带走基金经理的 电脑。”
在刚刚一审宣判的马乐老鼠仓案中,原博时基金[微博]经理马乐甚至私下买了3个手机号,用不同手机号操作不同银行卡开设的股票账户,并按时丢弃这些手机号码,但也照样被检察机关“火眼金睛”地识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