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银行理财产品的陷阱有哪些?
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也是存在缺陷的,甚至有些是挖好的陷阱,就等着你来跳。理财专家表示,对银行理财产品,并非每个投资者都了解,购买时仍需擦亮眼睛。
从去年开始,由各类“宝宝”发起的互联网金融大战进行得如火如荼,一般以年化收益率超过6%,获得广大投资人青睐。“宝宝”们在顺利获得市场的同时,分流了一般银行存款,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抬高理财产品收益率,以揽储。然而,春节过后,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下降,而一些银行的理财产品却呈“逆袭”姿态。
据报道,不少投资者又从互联网金融转战到银行理财,使得最近银行高收益理财产品往往有“秒杀”现象。
但是,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往往就可靠吗?投哪王调查报告显示,72%的受访者表示,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受到不同程度的销售误导。
百姓信赖的银行卖的理财产品也有很多陷阱,投资者在购买时也要小心提防。
宣传语上的预期收益率
不是真实收益率
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习惯随意标示预期收益率,而我们就会误认为真的能拿到这么多的收益。事实上,没达到宣传所说收益,银行是不会负责任的,那只是宣传语,并不是承诺。
如果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上市公司股票、开放式基金及可分离债券中所含有的权证等高风险市场的产品,收益率根本无法预测,更无法做出收益承诺,不明真相的投资者盲目购买后,很有可能面临亏损。
而且,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超出预期的收益部分会全额被产品管理人收取,作为产品费率。
虽然银行与银行之间的费率存在差异,但除了极少数收益上不封顶的理财产品之外,一般理财产品的收益决不会超过银行给出的参考收益。
收益率≠年化收益率
很多理财产品在说明书中会故意模糊收益率和年化收益率的区别,虽然看起来差不多,但是钱数真的差很多。
理财经理为了完成任务,不会把这个问题给你讲清楚的,你糊里糊涂买完了,他好交差。
收益率指合同到期后,本金的收益水平。例如10万元本金,5%收益率,理财期限是30天,则30天后的收益为100000*5%=5000(元)。
而年化收益率,指一年365天到期后的收益,则10万元本金、年化5%、理财30天后的收益率为(5%/365)*30*100000=410.96(元)。
5000元和410元是不是相差非常之大?购买前,亲们一定要问清楚,到底是收益率,还是年化收益率,千万不能听银行推销人员的一面之词。
销售前后银行态度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