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基金如何挑选?专家教您如何挑选量化基金
偏股基金单季涨幅前三甲中,有两只是量化产品,长信量化更是以32.31%的涨幅领跑。三季度亮眼的业绩使得量化基金一时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为什么这一在国内市场沉寂近10年的品种会在今年三季度爆发,量化基金的崛起是否可持续,有意向的投资者面对众多量化基金又该如何选择?
三季度爆发
量化基金最近火了。
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三季度,长信量化基金净值上涨32.31%,在所有开放式偏股基金中排名首位;大摩多因子策略则以31.28%的涨幅紧随其后。
其实,主动管理量化产品优异的表现源于去年,大摩多因子、华商大盘等量化产品在2013年就取得了将近20%的年化收益率(今年以来上述产品涨幅都接近40%),战胜股基平均水平。
量化基金今年的业绩更是风生水起。据统计,截至10月10日,16只主动管理型的量化基金今年以来的平均业绩达到23.2%,而同期股票基金平均只有12.57%,16只产品中有11只位列前二分之一位,量化投资成功逆袭传统投资。 崛起探因
为什么量化基金这一在国内市场沉寂近10年的品种会在今年三季度集体飙涨?分析认为该现象背后有迹可循,有内外两方面因素。
从外部角度讲,首先,市场环境催生量化基金超水平发挥。分析表示,今年市场行情的特征是市值小且有并购重组预期的50亿元市值以下的小股票大涨,而量化模型中,量化基金布局分散,投资灵活,逮住一个是一个,能最大化享受这种并购重组所带来的超额收益。
其次,热点分散的慢牛行情也是一大因素。今年以来传媒、计算机、电器设备、房地产、券商 、TMT、国防军工等板块轮动活跃,对于配置集中度相对较低的量化基金来说较为适宜。
“量化基金最怕遇见某个板块一枝独秀的同质化行情(比如2012年的医药),因为一般来说它配置一个行业最大不超过其总的权益类投资的15%。”分析表示。
而从内部角度看,“数据量提升”和“规模普遍不大”是主要因素。
分析认为,基金经理认为一般需要5年左右有质量的数据才能建立起相对有效的投资预测模型,往前回溯5年,2009年开始整体维持一个震荡的格局,那么应用到今年也是比较合适的;况且像创业板股票的数据2010年才开始有,积累到现在有将近4年,也增加了量化基金投资创业板股票的获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