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来了三招教你选基 跟投机制是什么意思?有跟投机制的基金如何选择?
再创新高!火热的A股行情,引发增量资金不断入场,赚钱效应也愈发明显。但如果你没时间炒股,看着别人赚钱也颇为“恼火”,那么买入基金则是不错的选择。
今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教你几招,帮你在牛市找到可以信赖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和基金产品。
选择机制灵活的公司
大资管时代,公募基金牌照的制度红利逐渐消失,剩下就是靠本事吃饭。本事就是这个公司到底能聚拢多少业内优秀人才,并加以整合释放出巨大的创造力。
当下,基金公司进行事业部改制浪潮不小,其目的就是留住优秀老将,同时在外招贤纳士。通俗一点讲,那些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组织架构改制的基金公司,无疑是打开基金经理创造能力的空间,也是公司整体从投研、市场等方面再次造血的过程。
对于投资者而言,基金事业部的改制并不遥远,更与自己的钱袋子紧密相关。当然也有基金公司的事业部改制只停留在表面,投资者需仔细辨别。
怎样区别?很简单,当一家基金公司进行事业部改制后,如果能在一段时间接连吸引业内大量的优秀人才加盟,说明这个新机制得到了认可。比如,中欧在进行股权变动、事业部改制后,吸引了陆文俊、曹剑飞、刘明月、周玉雄等一大批资管行业的资深老将加盟,足以说明公司机制本身的魅力。
实施了协同事业部制的融通基金,也吸引了原中银国际证券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商小虎、原中邮创业基金经理刘格菘、原齐鲁证券北京证券资产管理分公司执行总经理郭鹏、原金鹰中小盘以及金鹰红利的基金经理朱丹、原华夏基金TMT研究组组长杨博琳等人加盟。前海开源基金则吸引了原南方基金投资总监王宏远、原中信证券(行情32.19 -0.8%,咨询)自营部高级投资经理罗大林、原长盛基金刘静等加入。如果一家基金公司在实行事业部改制后,不仅没有吸引到优秀人才的加盟,且老基金经理接连流失,那么这家公司实行的事业部改制无疑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