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引爆微信朋友圈的是AlphaGo与李世石人机围棋大战五局比赛,最终AlphaGo以4:1获得胜利。覆盖着高科技、数理学霸、人工智能等光环的量化产品熠熠生辉,让一群投资小散们对这类产品“崇拜”不已,也有一批人士提出了未来“量化对冲策略产品为王”的口号。
小散们不要急,理财投资都是大事,不能盲目冲冲冲。据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对冲基金在国内已经有数年历史,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等机构都布局这一领域,已经形成了多空仓、管理期货(CTA)、市场中性、套利型、宏观策略、定向增发、多策略等主流策略。其实这些策略和操作差异都较大,不能简单一概论之。
本期重点就现阶段主流的量化产品和策略做足分析,投资者可以研究一下什么策略适合自己。相对来说,因独特的对冲策略,这些品种可以对冲股市、债市的波动风险,并严控亏损幅度,整体风险并不大,因此值得长期投资。
市场中性策略或需要短期回避
在所有量化对冲产品中,市场中性策略是最受市场广泛熟悉和接受的,也是产品数量最多的一类。不过,这类产品短期或需要回避。
为了应对A股的非理性下跌,中金所去年9月份开始执行股指期货新规,股指期货单品种投机交易日开仓量被限制在10手以内,且日内交易手续费大幅提高。这让量化对冲基金套期保值的成本大幅增加,产品收益普遍下降。数据也显示,纳入统计的市场中性策略基金过去3个月平均收益为负,为-1.638%。而去年前6个月的月均收益在1.31%~5.46%之间。
据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股指期货新规执行后,股指期货的投机交易锐减,出现了负基差。从去年四季度开始,阿尔法策略不仅没有收益,还要支付较大的成本,这导致中性对冲策略的收益率普遍下降。
不过,虽然短期出现了收益率的波动,但是从过去时间看,这类产品具有优势。曾经有一家基金公司做过7年数据统计,采取中性策略产品过去7年的年化收益率约为18%,最大回撤为4%左右。而成熟市场采取市场中性策略也大概率可以获得7%~8%的年回报,也适合稳健型投资者。
那么什么是市场中性策略?这是指同时构建多头和空头头寸以对冲市场风险,在市场不论上涨或者下跌的环境下均能获得稳定收益的一种投资策略。用简单的话来说,市场中性策略就是当用100元买股票做多时,也用100元做空,做空和做多的市值差不多,这样完全是中性平衡的,隔离了市场风险,主要是通过选股赚取超越市场的收益来赚钱。
此外,若未来政策放开,投资者选择这类产品需要注意两点,第一是最大回撤,最大回撤是用来描述买入产品后可能出现的最糟糕的情况,因此最大回撤越低越好。从经验数据来看,量化对冲的绝对收益类产品回撤最好应低于3%,不要超过5%。当然相对股票型产品,回撤幅度仍比较有限,投资者可以综合考虑。
第二是看夏普比率,也就是收益率/风险。从美国市场经验看,过去10年若夏普比率超过2,就是超级明星基金,处于1.5~2间也是不错产品,平均为1也还行。国内这类基金的时间较短,其实今年不少基金夏普比率超过3,但还需要时间去验证。此外,投资者还注意申购赎回时间点、管理费率等问题。
CTA策略,冉冉升起的新亮点
近两年CTA策略屡见报端,成为除市场中性策略以外、最受市场熟知的策略之一。有机构评价这一策略是“只做期货不做股,摆脱股债走势独”,是一类具独特风格产品,也是在目前市场中性策略受挫,正冉冉升起的新亮点。
据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有262只CTA私募产品,从最近两年数据看,淘利策略指数稳健1号、淘利策略指数进取1号、富善致远CTA2号、中睿弈势1号、持赢稳健增长、星惠同舟收益率较好,分别达到209.630%、112.32%、87.79%、63.99%、63.48%、57.4%。按照一位CTA策略分析师表示,这类品种平均年化收益在15%左右,适合稳健型投资者。
其实2016年以来这类产品表现很突出,明显强于权益类产品。朝阳财富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今年2月CTA策略平均收益为1.05%,位居各策略首位,不少产品收益率超5%。
那么究竟什么是CTA策略?其实CTA所包括的策略很多,主要是反复进行大概率获得正收益的策略,哪怕获得的正收益很低,但通过反复操作来扩大收益。管理期货的另一个特点是风险跨度大,策略非常灵活,既可做多又可做空,而且独立于传统市场。这类产品和股市、债市的相关度极其低,提供了一种资产配置的新选择。
若要选择这类产品,要关注3个数据。第一个数据是成立时间,国外经验表明,表现较差的CTA基金,往往平均生存年限不超过3年,若稳健型投资者,可以布局成立时间在3年以上的产品。
第二个数据是最大回撤,一般这类品种是通过量化手段不断交易,会设置最大回撤值,一旦到“止损线”就立刻止损,因此风险并不会太高,因此对冲基金最大回撤最好在2%至5%之内。
第三是波动率,正是因为对回撤的严格控制,理论上CTA的完美波动应该是一个波动很低且向上的曲线,因此最好选择波动率在10%以内的品种,若实盘操作时间长且净值波动呈现稳步向上的产品则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