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了5个交易日的市场画风突变:成长蓝筹的风格开始纠结、年初回暖的趋势被打破,如何布局又成为每位投资者头疼的问题。
究竟是该布局蓝筹风还是成长风?理财专家认为,均衡配置是目前较稳妥的选择;至于震荡是否带来布局机遇?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择时难度很大,最好做好长期投资打算;那么该选择定投还是一次性投资?相对来说定投更适合稳健投资者。
此外,中国基金报记者还就三大核心布局思路采访了雷昕、杨晓晴、陈善枫、金曾雍,这些专家也有自己观点,可供投资者参考。
蓝筹OR成长?或均衡配置
近期关于市场风格是否转换成为市场关心重点,一边是估值修复已经完成的蓝筹股,一边是调整时间较长的成长股,究竟如何布局基金成为所有投资者心头首选问题。可能在目前看,均衡配置是一个好方向。
净利润同比增长和估值水平可能是代表一个指数是否有布局价值的一个标准。数据显示,过去一两年,代表成长风指数估值水平出现下滑,而代表蓝筹风的指数估值逐渐小幅回归。
数据显示,2月1日,代表偏蓝筹风的上证50、深证100、沪深300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3.02%、21.99%、14.25%,而代表成长风的中证500、中小板指、创业板指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8.99%、25.88%、0.29%。动态市盈率上,上证50、深证100、沪深300分别为11.13倍、18.08倍、12.75倍;而代表成长风的中证500、中小板指、创业板指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7.90倍、23.22倍、23.37倍。相较之下,成长风指数的性价比在提升。因此,如果说过去蓝筹风作为主导的基金持仓,可以适度关注下以中小盘配置风的绩优基金。
上海证券则建议,2月份基金投资者应顺势而为,价值或者价值成长平衡策略的基金或是较优选择。市场基调、节奏大体未变的大前提下,前期表现好的基金未来业绩延续的可能性较大。而从逆向投资的角度,价值不论在配置结构上还是价格上都有触及高位现象,成长的机会在不断累积,也可以适当关注。对于成长风格基金,建议谨慎挑选,注重对重仓持股流动性、公司盈利情况的考察,那些专注做成长的、能选到真成长个股的基金,将持有期限放长,未来的弹性可能很大。
专家观点:
雷昕:由于农历新年今年在2月中,故而市场大概率维持1月的惯性,等待监管、通胀、经济的多方再度博弈。风险偏好向下波动的时间点或许在年报与一季报披露期间,若业绩与通胀产生预期差,防御性组合将占优。近期创业板的热度重启,主要驱动因素是指数剔除乐视、爆款基金、市场连涨、外资布局等因素共振而成,并没有显著基本面支撑,从年报预告来看,创业板整体的机会还需等待,而中证200和500的性价比在逐步提升。流动性如果由于政策的超预期收紧而紧张或加剧市场的分化,分化过程中年报超预期值得重点关注,风格上系统性全面切换还为时尚早,虽然全A的日均换手率回升到240%左右,但整体风险溢价指标依旧不高。
杨晓晴:当前为监管密集区间的市场调整期,蓝筹较成长股更具确定性和稳健性;且未来的增量资金主力如外资、养老金也更偏好高股息的低估值蓝筹股。
曾雍:与2017年盈利和估值双驱动的大盘蓝筹结构行情有所不同,2018年股市更加依赖盈利增长这一核心变量,所以股市投资应该淡化风格,注重选股;建议选择研究实力出众、投资经验丰富,能在顺应经济发展趋势的行业或市场主线中,精选个股和提前布局的管理人发行的基金。同时,长期来看,市场极端分化的程度有望缓解,届时各板块和类别的绩优股将更加活跃,有助于量化选股类或指数增强型基金在赚取指数收益的同时提高阿尔法收益。
陈善枫:蓝筹股在近两年的时间中,走出了一波结构性牛市,最具代表性的上证50指数更是逼近2015年牛市高点。在资金的带动下,蓝筹股整体出现了拉升,未来市场对于真正有价值的蓝筹股继续给予高关注,个股存在分化的可能。而成长股的整体走势则与蓝筹股形成鲜明对比,较为疲软。不过,部分估值合理、盈利较好的优质成长股开始进入投资者的考虑范围内,部分资金已出现分流进入的迹象。
因此,在当前基金风格选择上,尽可能的选择注重价值投资风格的基金,对于蓝筹与成长风格不必过于区分。另外,对于3年以上的长期业绩给予关注,选择投资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