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理财的方式无处不在,对于任何年龄段的人而言,合理配置资产都是其生活的目标。随着理财方式种类变多,投资者开始对理财产品有了自己独到的判断标准。然而,投资理财选货币基金这样的观念,被越来越多人吸收。
那么,投资投资理财选货币基金的投资者,南方财富网小编建议还是把下面这些知识要弄懂啊!
一、收益性选择存在误区
在收益性方面,投资者似乎很关注近期收益指标和近期规模变动。在近期收益指标上,许多人只看其高低,并误以为目前较高的近期收益就好,其实这一观点较偏颇。货币基金的收益率计算比较复杂,基本上是以持有组合的本身收益和买卖价差两大部分组成的。近期收益较高的货币基金,往往在其收益中包含了较多的买卖价差,相应会减少未来收益。因此,在同等条件下,购买近期收益较低的货币市场基金可能会是更好的选择。
二、基金规模
目前各货币基金的规模差距已经拉开,而部分基金公司也会宣传自己的货币基金规模增长多么迅速,实际上,增长越快不一定收益越好。规模的变动对基金组合影响很大,货币市场基金大规模申购之后会持有“过量”的现金,需要重新投资,自然会影响到未来收益的提升速度。投资者应该关注货币市场基金的规模变动率,适当回避规模“暴增”的部分品种。
三、不能忽视安全性指标
选择货币基金的投资者往往不够重视安全性指标,其实,货币基金的重要性完全不亚于收益性指标。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货币基金仍然具备一定风险,其安全性问题也凸显出来。
在安全性方面,大家应注意两个因素:一是货币基金本身的流动性,二是货币市场基金组合的灵活性。据目前市场调查,一些货币基金管理公司,已经在安全性指标方面开展差异化竞争,因此,汇商所小编建议选择货币基金进行理财的投资者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后再做选择。
四、期限错配和货币基金久期不能混淆
大部分投资者容易混淆“期限错配”和货币基金久期的概念。期限错配一般指银行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匹配关系。比如某机构购买了一年到期的资产,同时只配置了半年的负债,此时就存在期限错配风险了,即半年后可能会由于流动性紧张,无法足额吸收新的负债来偿还到期负债,造成资金链断裂。
而货币基金久期是指资产距离到期的时间的加权平均值,既从客观上反映资产配置期限的长短,更重要的是反映利率风险。它表示利率每波动一个点,货币基金资产价格波动几个点。
五、货币基金资产剩余期限并非越长越好
一些投资者简单地认为货币基金资产的剩余期限和收益成正比,但其实这二者并没有相关性。
一般来说,剩余期限越短的资产,收益会越低,但也不一定是说剩余期限越长,收益就越高,而是需要具体再看哪些期限的资金比较紧缺。比如市场近期最缺3个月的钱,那3个月的资产收益就最高,1个月的和6个月期限的收益可能都不如它。基金管理人要根据市场情况来配置久期,让基金能在满足大家流动性需求的基础上,尽量提高收益,所以不会单纯地拉长组合剩余期限。
总而言之,对于那些投资理财选货币基金的投资者,想要通过理财的方式将自己的财富进一步升值,详细了解货币基金的市场动态,尽可能的多了解相关基金知识,才会达到预期想要完成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