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的脚步越来越近,有市民发现不少服务行业已经开始悄然涨价:洗车陆续涨了10-25元,剪发也涨了5-10元,家政业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面对这种情况,物价部门表示,这部分服务价格已经放开,由市场调节,但需要明码实价并事先告知消费者,让消费者自主选择。
所谓“春节价格”,指的是春节前后一个多月时间里市场上部分服务行业的服务价格出现普遍上涨的现象。只不过有些服务价格上涨幅度大一些,有些上涨幅度小一些;有些价格上涨持续的时间久一些,有些短一些。对于“春节价格”,多数公众都表示理解,但也存在质疑和非议的声音,认为商家的服务质量又没有提升,为什么要提高价格?
客观而言,春节前后这个特殊的时间段,有些服务的价格之所以出现上涨,确实是商家的经营成本提高了,如过年留下来加班的工人要给予三倍工资,还要发过节红包;因为天气、物流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经营成本提升了,即便有些商家没有出现经营成本上升的情况但仍跟风出台“春节价格”,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大家都放假过年,这些商家却仍旧在坚守岗位向市民提供服务,上涨的那点钱算是给予商家春节不放假的“辛苦费”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这并不代表商家对于“春节价格”就可以为所欲为,正如物价、市场监管部门所说的那样,像洗车、理发、家政等的服务价格已经放开,由市场自发调节,但商家一方面需要做到价格的公开透明,另一方面则需要做到公平合理。
换句话说,“春节价格”可以有,但既要做到公开透明,又要做到公平合理。所谓公开透明,就是以店面告示、口头告知等方式,让消费者知道商家春节期间涨价了以及涨了多少,或者是明确告诉消费者之前的会员卡、打折卡在春节期间不能使用等情况,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然后由消费者决定是否消费。反之,如果商家不公开告知提价情况,等消费者消费后才知道执行的是“春节价格”,这样既容易引发纠纷,也是市场监管部门所不允许的。
“春节价格”要公平合理,就要求商家不能没有底线地涨价,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扰乱正常的市场。商家想趁着春节多挣钱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是一旦“春节价格”过高而超过了消费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必然会招致消费者的反感和抵触,甚至导致原来积累的回头客“倒戈”,这对商家显然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所以,明智的商家不会做这种一锤子买卖,而会把“春节价格”定得公平合理。
原标题:“春节价格”既要公开透明也要公平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