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体指标设置上,此次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更加强调目标导向,按照“病人需要什么,绩效就考核什么”的原则设计考核指标。此次绩效考核专门设置了满意度指标,推动医院适时改进工作。不再把单纯的门诊量增长、床位规模等指标作为绩效考核的正向指标,而是重点考核医院功能定位、就诊患者病种结构、公益性发挥、分级诊疗制度等医改任务落实情况。
本报记者李孟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要求今年在全国启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到2020年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在考核指标设计上,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满意度评价被纳入考核范围,同时,意见还从医疗质量、运营效率等多个维度设计考核指标,坚持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提升获得感。
患者满意度纳入考核
意见提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由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等四方面的55项指标构成。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王贺胜表示,在具体指标设置上,此次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更加强调目标导向,按照“病人需要什么,绩效就考核什么”的原则设计考核指标。此次绩效考核专门设置了满意度指标,推动医院适时改进工作。不再把单纯的门诊量增长、床位规模等指标作为绩效考核的正向指标,而是重点考核医院功能定位、就诊患者病种结构、公益性发挥、分级诊疗制度等医改任务落实情况。
门诊患者预约后平均要等待多长时间,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有多高?这些将被纳入绩效考核中。据了解,今年3月底前,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将全部被纳入国家卫生健康委满意度调查平台,三级医院的服务窗口设有满意度二维码,患者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满意度调查平台,对自己的就医感受做出选择和回答。
“提高手术的效率、考核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缩短平均住院日,使病人更加便捷地得到一些手术治疗,减少等待时间。推动三级公立医院加快开展日间手术步伐、缩短术前的等待时间,减轻患者的负担。考核门诊患者的平均预约诊疗率、预约等待时间,减少往返医院的次数、在医院内排队的时间及门诊全程的候诊时间,提升门诊患者就医满意度。”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表示,“在这些方面都是群众切实能够体会到的,也是群众反映最迫切的堵点问题。”
除了考核患者满意度外,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也是此次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执业医师日均住院工作负担、医务人员生活工作环境也被纳入考核范围,与患者一样,医务人员也将对医院进行满意度评分。
更加突出合理用药
此次绩效考核还剔除了药占比、耗占比等医院考核指标,合理用药的相关指标取代了单一使用药占比进行考核。
据了解,药占比即药品在医院收入中的占比,其本意是为了解决“以药补医”痼疾和不合理用药问题,从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医生过度处方、不合理用药等行为。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需要严格控制药品费用,为了药占比指标达标,有的医院可能不愿配置高价药,甚至出现部分医院为了药占比强制性控费,造成患者无法用药或用药不便的情况。近年来,药占比已成为备受关注和争议的控费指标。
“药品在整个收入结构中的占比,如何转化为医务人员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这是很关键的。”张宗久说道。
“此次绩效考核,使用合理用药的相关指标取代了单一使用药占比进行考核,把医务人员每一张处方的合理性和病人用药的质量安全放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对相关指标进行考核”。张宗久表示,将粗放的管理变成精细化、高质量管理,使指标体系更贴近医务人员的具体行动,采取日常合理用药的一些管理指标来考核。
绩效考核维度更多
除了满意度评价外,意见还从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等多个维度设计考核指标,坚持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提升获得感。
在医疗质量考核方面,通过医疗质量控制、合理用药、检查检验同质化等指标,考核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通过代表性的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考核医院重点病种、关键技术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情况;通过预约诊疗、门急诊服务、患者等待时间等指标,考核医院改善医疗服务效果。
在运营效率考核方面,通过考核医疗服务收入占比等指标,引导医务人员提高技术水平,依靠技术和劳动获得阳光收入,推动医院优化收入结构,为薪酬制度改革创造空间。通过考核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引导医院避免盲目扩张、负债经营,降低医院运行风险。通过考核人员支出占比等指标,提高医务人员合理收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通过考核次均费用等指标,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在持续发展考核方面,通过考核人才队伍建设、教学科研能力等指标,推动三级医院增强核心竞争力,引领科技创新和医学进步。
原标题:满意度纳入考核范围 合理用药指标取代药占比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有了新“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