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险企投资股票类资产有较大上升空间 险资话语权不断提升

2019-05-28 16:42:12浏览:12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险资再松绑或引万亿元增量资金 险企称若权益投资上限提升将择机加仓  险资由于体量大,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

  险资再松绑或引万亿元增量资金 险企称若权益投资上限提升将择机加仓

  险资由于体量大,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险资的投资动向也成为资本市场重点关注的焦点。近期“银保监会正积极研究修订险资投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限,拟在当前30%的基础上予以进一步提升至40%”的消息成为市场热点。

  对此,《证券日报》采访多家险企资产管理部门人士并获悉,目前关于险资提高权益投资占比的正式文件暂未下发。但多家险企人士对记者表示,若投资上限提升,对险企配置资产,提高投资收益是一大利好。

  从险资权益投资上限提升对市场的影响来看,长城证券研究所非银金融研究团队认为,以2019年一季度末的数据测算,保险入市资金每提升1个百分点,将直接带来1705亿资金增量,撬动二级市场。也就是说,权益投资提升10个百分点,或将带来超万亿元增量资金。

  但有中型寿险公司资管人士表示,虽然险企权益投资接近30%,但目前一大批险企权益类投资还未达到30%。如果权益投资上限再提高10%无疑对市场信心有提振作用,但险企配置权益类资产要从风控、负债久期、市场点位等因素综合考虑,险资并不会立即入市,而会选择择机加仓。

  险资话语权不断提升

  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以及保险产品的不断普及,我国总保费收入不断增长,保险资金规模稳步提升,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力也日趋增加。

  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总保费收入4.6万亿元(跃居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保险资金运用余额高达16.4万亿元。而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较去年末增长3.94%至170554亿元,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达12.39%。

  长城证券研究所非银行金融研究团队以2019年一季度末的数据测算,保险入市资金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将直接带来1705亿资金增量,撬动二级市场。

  从险资持股市值来看,截至2018年底,保险投资股票(包括基金)的规模达1.9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5.45%(公募占比4.44%,外资占比3.27%)。

  实际上,拉长时间线来看,近两年来在A股的专业机构投资者中,保险机构的持股规模在不断增长。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数据, 2016年占A股流通市值比重仅占3.6%。而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险资持股市值达到23.01万亿元,成为市场第二大持股机构。

  国金证券分析师李立峰认为,险资历来被看作是资本市场的稳定器,从保险资金配置股票的比重变动和上证综指的走势来看,两者也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其中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保险资金风险偏好相对较低,保险资金提高风险偏好增配股票等风险资产,边际上会提高市场的风险偏好;另外一方面,保险资金体量较大,增加对股票资产的配置给A股市场带来可观增量资金。

  在险企人士看来,权益类资产投资上限提高有望进一步提升险资在二级市场的话语权,尤其在贸易摩擦背景下发挥市场稳定器作用。

  险资投资股票类资产

  有较大上升空间

  虽然险资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日益凸显,但险资投资股票类资产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从保险资金的大类资产配置结构来看,2018年年固收类资产(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占比为49.2%,而股票和基金类资产占比11.7%,其他投资占比为39.1%。总体来看,股票和基金类资产占比有待提升。

  动态来看,近年来随着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不断拓宽,银行存款等现金类和债券类资产占比逐步下降,分别从2013年的31.6%和45.6%下降到2018年的14.9%和34.4%。其他投资(不动产、长期股权投资、基础设施管理计划等)占比则不断提升,由2013年的11.3%上升至39.1%。与此同时,股票类资产占比基本稳定在10%左右。

  李立峰认为,对比发达国家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结构,我国保险对股票类资产的投资比重仍处在相对较低水平,未来有较大的上升空间。2017年美国寿险公司资产总计7.2万亿美元,其中债券等固收类资产占比最大(为48.5%),股票类资产次之,占比达31.5%。我国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包含基金)占比仅为11.7%。参考当前美国险资投资股票的比重,预计未来我国保险资金投资股票的比重有望增长2倍左右,也就是从当前的10%左右增长到30%左右。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美国电信行业为什么没有一家能够与华为竞争的公司?

上一篇:

中原银行被曝惊现两本账:一本用来赴港上市另一本用来应付股东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