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姐于上周购置了一辆新车,打算在中国人保萧山支公司办理车险业务,却被告知该公司的新车投保业务已经暂停。咨询平安车险的投保电话时,也被告知不能办理新车商业险业务。
随后,我们致电我区人保、平安和太保公司,三家公司负责人称,从12月19日开始,已暂停柜面、网销、电销等所有渠道的车险新单业务,即新车首次投保和从其他公司转保的业务,但车险续保业务仍正常受理,其他险种如交强险、责任险和意外险、企业财产险等业务也可正常办理。
“三巨头”暂停车险新单业务,恢复时间不详
至于三大保险巨头为何同时暂停车险新单业务,得到了以下几种不同的回答。人保财险萧山支公司表示不清楚具体原因。该负责人说,“上级公司通知我们暂停业务,我们就只能照办。”
平安保险萧山支公司称,“公司系统出现了问题,恢复系统的时间不确定,估计一周至一个月,都有可能。”
然而,保险业内人士却做出了不一样的解读:“三大保险公司的业务拓展速度过快,市场份额偏高,涉嫌市场垄断,而中小险企普遍”吃不饱饭“,已引起保监部门的”关注“。”
昨日,就“三巨头”暂停车险新单业务的问题致电浙江保监局,该局表示具体信息仍在进一步核实中,现在无法披露细节情况。三大公司何时恢复车险新单业务,也不知情。对于市场传言保监局干预的说法,该局人士未作任何表态。
“三巨头”每家每天新单业务损失至少50万元
其实,无论是车险业务,还是财产险业务,人保、平安和太保凭借其庞大的实力和相对完善的售后服务,都占据了绝对优势。
从我区保险协会统计的数据了解到,截至10月末,我区24家产险公司今年共实现保费收入11.5亿元,其中,人保产险3.7亿元,平安产险1.9亿元,太平洋产险1.3亿元,这三家产险巨头的保费收入占我区保费总收入的60%,剩余40%的保费收入由其余21家产险公司分摊。其中有7家产险公司还是负增长,“贫富分化”相当明显。
据统计,在全区产险公司的总保费收入中,商业车险的保费收入占比最大。11.5亿元的总保费收入中,商业车险保费收入占比高达66%。其中,三大产险公司的商业车险保费收入共计4.6亿元,其余21家产险公司分摊的商业车险份额仅为3亿元。
“暂停车险新单业务后,我们公司预计每天损失50万元。”采访中,其中一家巨头保险公司透露,“我们公司的车险新单业务量和续保业务量几乎等同,暂停新业务对我们造成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中小险企表示机会来临
此次“三巨头”突然暂停商业车险的新业务,对我区中小险企来说,无疑是个重大的好消息。
“这三家公司在我区车险市场一直处于垄断地位,对我们中小险企形成巨大的生存压力。他们”吃肉“,我们”喝汤“,有些公司甚至连汤也喝不上。”我区某小型产险公司说。“新车无法在”三巨头“投保,肯定会有部分业务流入中小公司,虽然目前我公司还看不出业务明显增加的现象,不过,我们已经制定了初步措施,抓住这段时间主动出击,争取多做一些业务。”
我区另一家中小保险公司同样表示,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过去消费者信任“三巨头”的品牌。现在有了新的选择,或许可以更好地感受中小险企的精细化服务魅力。不过,该公司同时表示,仅凭一段时间的“重新选择”,很难撼动三大公司的垄断地位。
既然在保险“三巨头”无法投保,无奈之下,高小姐只能尝试选择其他保险公司。但是,一直看重品牌的她认为,将会在其他的保险公司中选择信誉相对较好的新公司投保,“有实力才有更好的服务。”
李小姐的商业车险是在我区一家小型保险公司投保的,明年3月份到期。她打算到期后转到平安公司投保,她认为“虽然保费差不多,但是一些服务还是大保险公司好”,比如某些小型保险公司缺乏拖车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