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等九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简称《意见》),多项内容力挺“医养结合”。下面由山村网小编为您介绍养老新政策相关内容。
根据东方证券11月初开展的一场关于国内养老地产现状的研讨会报告显示,我国老年住宅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将经过试验期(大约5年)、成长期(5年以后)和稳定期(10年以后)三个阶段,大约经历20年后会形成比较成熟的市场。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1.8万亿元,2050年近7.6万亿元规模。
对于房企而言,现状是只有把养老产业中的相关业务链条都打通,未来实现规模化效应,才有可能盈利。相比之下,险资进入养老产业的优势更多。《意见》的出台,无疑对早已涉足养老产业的房企是一个利好。
险资介入医养结合
目前国内养老项目主要有三种模式:做养老服务,通过养老销售保险;直接养老院托管,跟康复医院结合;与旅游结合,做候鸟式养老,本质上是销售房产。其中,机构相对看好第二种模式。
在医养结合模式上以保险行业介入较早。泰康人寿旗下的泰康之家从2009年申请项目,2011年首个项目在北京燕园拿地。2015年3月北京燕园一期开始营业,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苏州、三亚、武汉、成都7个城市拥有养老社区。燕园一期目前有300张病床,入住率超过90%,会员费100万,每个月有1万、2万等不同档次的月费,附加服务和特殊服务额外收费。预计回报率在8%左右,回收期在10-20年。
东方证券分析师竺劲指出,险资做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比房企的优势更多:保险公司有资金优势、客户优势、产品优势,而人寿保险关心的就是人的生老病死,医养是一个自然延伸,二者有相关性和协调性。
但险资投资建设医院缺乏人才,建设一个高标准的医院,动辄数十亿元投入,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果参与公立医院改制投资,同样面临盈利周期偏长的考验。
目前养老社区的毛利率并不算高,加之参与医院改制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菲,很可能拉长保险资金的盈利周期。
据了解,泰康之家未来会加大在医养上的投入,在未来5-8年,泰康计划投资1000亿元用于养老社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其中大约100亿元用于建设养老社区,投资合作建设三甲医院的金额大约为15亿-20亿元。在养老服务上会推展候鸟式养老。
养老医疗站上新风口
养老市场化已成趋势。《意见》鼓励社会力量针对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以及老年康复、老年护理等专业医疗机构。在制定医疗卫生和养老相关规划时,要给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留出空间。
《意见》对养老产业的支持,包括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与家庭、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等。
在上述研讨会中有信息指出,受益于医养结合趋势的公司有三类:康复医院,体检中心、社区医疗及分级转诊模式,区域试点及养老服务购买。
综合多家证券机构的分析结果来看,目前介入养老产业的上市公司并不在少数,拥有康复医院的上市公司有湖南发展(000722,股吧)、万方发展(000638,股吧)等;拥有体检中心及社区资源公司,并可能向此转型的公司有宋都股份(600077,股吧)、江苏三友(002044,股吧)、南京新百(600682,股吧)等;已投入养老基地建设的公司有双箭股份(002381,股吧)、湖北金环(000615,股吧)、金陵饭店(601007,股吧)、世荣兆业(002016,股吧)、凤凰股份(600716,股吧)等。
房企做养老产业也有盈利者。保利通过成立保利安平机构运营养老地产,保利养老品牌和熹会入住率达到90%,即使剔除房租成本,公司也已经实现盈利。保利安平的业务覆盖机构养老、相关养老产品和培训三部分。公司计划三年内建设300家生活馆,实现O2O模式。
中国的养老地产有一个“9073”法则,即90%为居家养老、7%为社区养老、3%为机构养老。和熹会主要承担机构养老职能,其余部分将与保利物业合作、通过生活馆实现。
业内人士指出,相对而言美国的养老模式更适合中国国情,因为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养老都有政府扶持,当地老人只需支付总费用的10%。美国的介助(类似中国养老院护理院)90%费用是由老人及家属支付。